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然而,只有当自我力比多用于性对象的贯注,即变成对象力比多时,才适于精神分析的研究。
此时我们看到,它聚集、固着于对象之上[122],或将对象放弃,游动于对象之间,由此导引着性活动趋向满足,即力比多实现了部分和暂时的消解。
精神分析关于移情性神经症(癔症与强迫性神经症)的研究终于使我们对此茅塞顿开。
我们可以对对象力比多的变化进行追踪性的研究。
当它从对象撤回之后,便进入了一种特定紧张的悬浮状态,最后又返回自我(ego),再次成为自我力比多。
与对象力比多相对应,我们亦可称自我力比多为“自恋”
力比多。
以精神分析之见,我们只能在无法超越的边界的另一侧观望自恋力比多的活动,并在它与对象力比多之间建立某种观念性的联系。
[123]自恋或自我力比多如同一个大仓库,将对象贯注送出又收回。
对自我的自恋力比多贯注,是在童年早期就形成的原始状态,虽为力比多的扩散所掩盖,但仍在幕后保持原色。
在神经症和心理障碍中,力比多理论应用“力比多”
这一简单明了的概念去表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推断的过程。
不难设想,力比多的各种变化在解释疾病,尤其是深层的心理障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精神分析,只可为我们提供对象力比多转换(transformations)的确切知识[124],却不能对自我力比多与在自我中起动力作用的其他形式做出直接的区分。
[125]
因此,目前除了进行某些推论之外,力比多理论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发展。
[126]如果谁跟随着荣格将力比多的意思仅等同于一般的心理本能力量(psystinctualforce),那么由精神分析观察所获得的所有成果都将毁于一旦。
我已说过,性功能具有特殊的化学基础,这一设想对将性本能冲动与其他本能冲动区别开来,并使力比多概念保持在原来的有限范围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男女的分化
众所周知,男女两性特征的明显区分直到青春期才确定。
自此之后,这种差异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形态。
的确,男女特性早在童年期就极易辨认出来。
不过,在性压抑方面(羞怯、厌恶、同情等),女孩比男孩来得要早,且它受到的抵抗也较弱,女孩的性压抑倾向似乎更大,当性的组元本能出现时,也多采取被动形式。
然而,快感区的“自体性欲”
活动在两性间却无差异。
有鉴于此,两性间的差异在青春期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就“自体性欲”
及性活动的“**”
(masturbatory)表现而言,我们或许可以说,小女孩的性活动全然具有男性特征。
的确,如果对“男性”
和“女性”
概念给以更确切的定义的话,我们就会认为,力比多在本质上注定为男性的,不管它出现在男性身上还是女性身上,也不管其对象为男性还是女性。
[127]
既然我们已熟悉了双性概念[128],那么,我认为它具有决定性作用。
若不考虑双性理论,那就不可能理解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所观察到的性表现。
男性与女性的主导区除此之外我只想再补充一点。
女孩主导性(leadingzones)的快感区在**,它类似于男性的阴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