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是,考虑到其他的证据和迹象,我们无论如何也应准备承认它的存在。
如果除了记忆的事实或与潜意识相关的联想之外,没有其他经验能使我们做出判断,我们的工作就只能是毫无趣味的描述或分类罢了。
然而,众所周知的“催眠后暗示”
(“post-hypion”
)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坚持区分意识与潜意识的重要性,这似乎增加了其价值。
在这个实验中,正如伯恩海姆(Bernheim)所进行的那样,把一个人引入催眠状态,然后再把他唤醒。
当他处于催眠状态,医生要求他在醒后某固定的时候,比如半小时后,要完成一个确定的动作。
他醒来后,虽看上去意识健全,处于正常状态,他已记不起催眠时的事情,然而在预定的时刻,他头脑中会突然产生做这样那样事情的冲动,然后意识清醒地行动起来,尽管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种现象看来难以做出其他解释,只能说此时这个人心理中的指令是处于潜伏的状态,或者说是潜意识状态,直到给定的时候到来时才进入意识中。
但它也并非整个地进入意识:只有要实施这一行动的概念。
与这一概念相关的所有其他观念,即指令、医生的影响和对催眠状态的回忆,仍处于潜意识状态。
但我们还可以从这一实验中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从纯粹性的描述转到了动态性的分析。
在催眠中指令行动的观念不仅在某一时刻成为一种意识的对象,并且这一事实更为突出的一面便是观念变得具有主动性:意识一觉察到它的出现,它就会迅速转换为行动。
这种行动的实际刺激就是医生的指令,不难确认,医生命令的观念也会变得更主动。
然而这种观念不会像它的结果(即行动观念)一样,暴露于意识中,它仍是潜意识的。
所以它既具有主动性,同时又是潜意识的。
催眠后暗示是一种实验室的产物,是人为的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接受由让内(P.Ja)首先提出,由布洛伊尔和我本人详尽阐述的关于癔症现象的理论,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诸多自然的事实束手无策,这些事实更清楚、更明确地表现出催眠后暗示的心理性质。
癔症患者心中充满着主动的、潜意识的观念,其所有症状都根源于这些观念。
事实上,癔症心理最显著的特点便在于受这些观念的控制。
如果癔症的妇女呕吐,那很可能源于怀孕的观念,但是她并无关于这种观念的知识,尽管采用精神分析的技术程序很容易将这一观念从她的心理体验中测出来,并使她意识到。
如同她产生了**或者完成“发作”
动作;她甚至无法设想要进行的动作,但她可以从旁观者的表情中感觉到这些动作。
不管怎样,分析表明她完成的动作是其生命中某些意外的部分的戏剧性的再现,适逢发作之际,有关记忆便无意识地变为主动形式。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主动潜意识观念的主导性,作为一个基本事实,也存在于其他形式的神经症的心理学中。
所以,通过对神经症现象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潜伏的,或者潜意识的观念并不一定就是微弱的,此种观念在心理中的存在就是一个最令人信服的间接证明,也可以说,它得到了意识的直接证明。
我们以为,引进关于潜伏的,或者潜意识的观念这两种有根本差异的概念,从而增加我们的知识并加以分类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习惯于这样认为:每一种潜伏的观念都如此,因为它是微弱的,一旦它变得强大,就会成为有意识的。
我们现在确信,有一些潜伏的观念无论它变得如何强大,也不会渗透到意识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