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在我们进而分析弗洛伊德后面这句话的后半部分:“但是,在动力学意义上只(有)一种(潜意识)。”
在这里,意思似乎又是完全清楚的:“潜意识”
一词在动力学意义上只包括一个东西——被压抑的潜意识,这是对这个术语的外延的又一次说明;即使就其内涵而言,这也仍然是正确的。
——“动力学的潜意识”
这个术语只能有一种意思。
但是,费伦茨提出反对,其根据是,“正是这种动力学的研究路线才需要提出有两种潜意识的假设”
。
费伦茨再一次误解了弗洛伊德的话。
他认为弗洛伊德是说,如果我们考虑“潜意识”
一词时,把动力学因素牢记在心,我们就会发现它只有一种意思——这当然和弗洛伊德所论证的一切相反。
而弗洛伊德的真正意思是,所有潜意识的东西在动力学上(意即被压抑的)都可归入一类。
费伦茨用“Ucs”
这个符号来表示描述性意义上的潜意识,由此而造成了一点混乱——这是弗洛伊德在18页上论述其含义时他自己犯的一个错误。
这样看来,弗洛伊德的这后一句话似乎完全不应受到批评。
但是,这是否像费伦茨所说,以及像弗洛伊德本人所同意的那样,和先前的那句话不一致呢?先前这句话把潜伏的潜意识说成是“只在描述性意义上,而不是在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
。
看起来,费伦茨认为,这和后面这句话“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
是相矛盾的。
但是,这两句话并不相互矛盾:潜伏的潜意识只是描述的潜意识,这个事实丝毫也不意味着,描述的潜意识才是唯一的东西。
确实,在本书发表10年以后写的《精神分析新论》的第31讲中有一段话,以非常类似的术语全部重复了这一论点。
在那一段话中不止一次地解释说,在描述性意义上,前意识和被压抑的都是潜意识的,但是,在动力学意义上这个术语仅限于被压抑的。
必须指出,这次书信交流只发生在弗洛伊德刚做了一次非常重大的手术之后几天。
他还不能写字(他的回信是口述的),他很可能没有条件彻底地考虑这个论点。
看起来,经过反思他可能认识到,费伦茨的发现是一种海市蜃楼似的东西,因为这段话在本书以后的版本中从未做过更改。
附录二力比多的大储存库
对于在30页的第一个脚注中提到,在46页做了更长讨论的这个问题,是相当难以解答的。
这种类比似乎是在《性学三论》(1905d)第三版中补加的一个新的章节中第一次出现的,它发表于1915年,但准备却是弗洛伊德于1914年秋天做的。
这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标准版,第7卷,第218页):“自恋或自我力比多似乎是一个大储存库,对象贯注就是从这里发送出去的,它们还能再撤回来;自我的自恋力比多贯注是在童年最早期便被意识到的最原初的状态,只是后来由于力比多的挤压而被掩盖了,但基本上保持在它们的后面。”
不过,这同一种观点早在弗洛伊德的另一次类比中表达过了,有时是作为一种二者择一的取舍,有时则与“大储存库”
并列。
[249]这段更早期的话是在《论自恋》(1914c)这篇论文中,这是弗洛伊德在同一年1914年(标准版,第14卷,第75页)的早些时候写的:“这样,我们便形成了一种观念,即存在着一个最初的自我的力比多贯注,有些是从这里发送给对象的,但贯注基本上仍然存在,而且它和对象-贯注的关系很像变形虫的躯体同它所伸出的伪足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类比共同出现在一篇半流行的论文中,这是1916年底为一份匈牙利杂志写的(《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困难》,1917a,标准版,第17卷,第139页):“自我是一个大储存库,为对象所准备的力比多便由此而流出,而且它还从那些对象中流回到储存库里来……作为对这种事态的一个例证,我们可以想象一只变形虫,它的带有黏性的物质伸出了伪足……”
变形虫再次出现在《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的第26讲中,时间是1917年,而储存库则出现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51页上:“精神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自我是力比多的真正而原始的储存库,只有从这个储存库中,力比多才被扩展到对象身上。”
弗洛伊德把一段非常类似的话包括在他于1922年夏写给一部《百科全书》的条目中(1923a,标准版,第18卷,第257页),接着,几乎是在此后不久便宣布了本我,这就像是对早期声明的一种猛烈更正:“既然我们已经区分了自我和本我,我们就必须把本我看作是力比多的大储存库……”
他又说:“在一开始,所有的力比多都积聚在本我之中,而自我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或者仍很脆弱。
本我把这个力比多的一部分送出去,使之进入性的对象-贯注,于是,现在已变得比较强大的自我,试图抓住这个对象——力比多,并作为一个爱的对象强加于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