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七章梦的过程的心理学[243]
banner"
>
在别人向我报告的梦中,有一个梦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它是一个女患者告诉我的,是她在一次有关梦的讲演中听说的,其真实来源是什么,我至今仍不清楚。
然而,梦的内容却给这位女士留下深刻印象,以致她自己“重做”
了这个梦,即她在自己的梦中重复了它的某些内容,并因而以这种方式在某一方面表达了她对这个梦的赞同。
这一梦例的序幕如下:一位父亲在他儿子病床边守候了几天几夜。
儿子死后,这位父亲到隔壁房间躺下休息,但把门开着,以便能看到儿子被蜡烛环绕的尸体。
他已雇了一位老人来看护尸体并低声祈祷。
睡了几小时后,这位父亲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站在他的床边,抓住他的胳臂低声责备:“爸爸,难道你没看见我在燃烧吗?”
他醒了过来,看到邻屋传来耀眼的火光,便匆匆跑过去,发现那位老年看护已睡着,心爱儿子的裹尸布和一只手臂被倒下的一根蜡烛点燃了。
这个感人的梦,其解释很简单,患者也说,那位讲演者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门外的火光照射在睡者的眼睛上,使他得出一个与清醒时会同样得出的结论,即肯定有一根蜡烛倒了下来点燃了尸体周围的某些东西。
甚至他在入睡时也完全可能顾虑到那位老人能否尽了他的看护职责。
我对于这个解释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只是想补充一点,即梦的内容必然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梦中孩子的话必然来源于他在实际生活中说过的什么,并与这位父亲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有关。
比如,“我正在燃烧”
可能就是孩子上次病中发烧时说的话;又如,“爸爸,难道你没看见?”
可能与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高度情感化的情境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梦是一个具有某种意义的过程,而且能够构成梦者的心理体验,但还有一个问题,即梦为什么恰恰在急需醒来的情况下发生?在此我们要指出,此梦也含有一种愿望的满足。
已死的孩子在梦中表现得像一个活着的孩子:他自己提醒了他的父亲,走到他床边并抓住他的胳臂,正如他在前一句话所由产生的情境中所可能做的一样。
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父亲才延长一会儿睡眠。
父亲宁愿做梦而不愿做清醒的反思,因为只有在梦中,小孩才能再一次复活。
如果父亲先醒来然后做出推论才走进隔壁房间,那么他儿子的生命就会短了这一时间差。
引起我们注意这一短梦的特征亦很明确。
迄今我们主要讨论了此梦的隐意、发现这一隐意的方法以及梦的工作用以伪装的手段。
梦的解释问题,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我们描述的核心。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梦。
它的解释不成问题,意义亦明确,但我们也看到,此梦仍有某些关键特征使之与清醒生活完全不同,这种差异需加以解释。
如果我们考察与释梦有关的全部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关于梦的心理学是如何不完善。
但在做此研究之前,我们需回顾在前面是否疏忽了什么重要事情。
必须明确,走过的道路是我们前行的基础。
如果我没有错的话,那么前面的道路将把我们引向光明、解释和更全面的理解。
但如果我们更深入研究做梦的心理过程,那么所有道路都陷入暗淡之中。
我们无法把梦解释为一个心理过程,因为所谓解释,就是将某一事物回溯到某些已知的事物,而现有的心理学尚不能为我们提供作为释梦基础的确切知识。
相反,我们还必须就心灵的结构及其内部诸力量的作用提出大量全新的假设,同时这些假设又不能离开逻辑太远,否则便会因不确切而失去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