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图腾与禁忌(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类惯用语着实令人费解,但是如果我们将其视为尊敬的菲森(Fison)所说的“群体婚(gre)”

的残留痕迹的话,那就要好解释多了。

在这种婚姻制度下,一群男子对一群女子行使婚姻权(jugalrights)。

群体婚所生的孩子顺理成章地互称兄弟姐妹(尽管不是同一母亲所生),并将群体内所有的成年男子称为父亲。

虽然有些作者(如韦斯特马克,1901)不同意另一些学者从关系的类别体系的存在中得出的结论,然而但凡熟知澳洲土人的学者都一致认为,这种体系是群体婚时代的遗物,按照斯宾塞和吉伦(SpendGillen,1899,第64页)的观点,某种群体婚形式至今确实存在于乌拉旁纳(Urabunna)和戴厄利(Dieri)部落内。

在这些氏族中,群体婚先于个体婚(individualmarriage),而在群体婚消失以后,它的某些鲜明的遗迹残留在语言和习俗中。

不过,一旦我们以群体婚来取代个体婚,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民族中的、显然是过度的**回避(avoidancest),就变得易于理解了。

图腾族外婚,即同氏族成员间**的禁忌,似乎是防止群体**的恰当方式。

因此,当其原本的存在理由早已灰飞烟灭之后,图腾族外婚已牢固确立。

至此,我们似乎已发现澳洲土人设立婚姻限制的动机了。

但是现在我们意识到,实际状况更为复杂,乍看之下会令人大惑不解。

因为在澳洲没几个种族把图腾障碍当成唯一的禁忌。

绝大部分种族通常区分为两部分,统称为婚姻群类(marriage-classes)或曰“族外婚支(phratries)”

每一个这样的分支都具有族外婚性质,因而包含了许多图腾氏族。

每一个“族外婚支”

,这样,整个部落就被分成了四部分:族外婚次支居于族外婚支和图腾氏族之间。

下图代表了一个澳洲部落的典型组织,大部分实际情形与此相同:

这里的12支图腾氏族被分成4个族外婚次支和2个族外婚支。

每个部分都具有族外婚性质。

[7]族外婚次支c和e合成一个族外婚单元(unit);族外婚次支d和f合成另一个。

这种安排的结果(当然也就是目的)无疑是,对于婚姻选择和性放纵(sexualliberty)加以进一步限制。

让我们假设每一氏族具有相同的成员数。

那么,如果只有12支图腾氏族,则每一个氏族中的每一位男子对部落中的全体女子拥有1112的选择范围。

由于分成两个族外婚支,他的选择范围便降为612或12,因为此时属图腾a的男子只能娶属图腾1~6的女子。

随着4个族外婚次支的介入,他的选择范围进一步降为312或14,因为这时属图腾a的男子的择妻范围已局限于属图腾4、5或6的女子了。

婚姻群类(在某些部落可以多达8个)与图腾氏族之间的历史关系完全不明朗。

所能见到的只是,这些安排均指向同一个目的——图腾族外婚,并进一步完善。

不过,虽说图腾族外婚令人感到是一不知源自何方的神圣禁戒(ordinance)(简言之,是一种习俗),而婚姻群类这一复杂的制度以及它们的次属部分和相应的戒规,倒还真像是深思熟虑立法的产物,说不定就能担当起防止**沉渣泛起的重任,因为图腾的影响力已日渐式微。

而且,虽说图腾体系(正如我们所知)是所有其他社会义务和部落道德规范的基础,但是族外婚支的意义总的说来似乎没有超出它所指向的对婚姻选择进行控制的目的。

婚姻群类体系在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上,证明它要努力超越仅仅是对自然**和群体**的防范,它要禁绝更加遥远的亲属群体间的通婚。

在这一方面,它颇像天主教会,将这种古代的针对兄弟姐妹间通婚的禁忌,延展到堂表亲甚至那些只在精神上互称亲属(如教父、教母和教子)的人们之间的婚姻上。

[8]

关于婚姻群类的起源和意义及其与图腾的关系的问题是极其晦涩的,继续详细讨论下去毫无意义。

能引起人们关注澳洲人和其他未开化民族对于防止**所做的巨大努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应该承认,在**问题上,这些蒙昧人比我们要敏感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