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假如一位物理学家意欲借助于微积分来发现,地球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会毁灭,那么,我们绝不会把地球要毁灭的倾向归咎于微积分本身,并因此而禁止使用微积分。
我在此阐述的关于否认宗教有真理和价值的言论,并不需要精神分析的支持;在精神分析问世之前就有人阐述过了。
如果精神分析方法的使用能为反对宗教的真理找到新的证据,那么,这对宗教将是一个更沉重的打击(tantpis);但是,宗教的卫道士们为了全面评价宗教教义的情感意义,也同样有权利用精神分析。
现在继续我们的辩护。
显而易见,宗教已经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已经为压抑反社会的本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做得还很不够。
宗教已经统治了人类社会达数千年之久,并且已有充分的时间来表明它所能达到的目的。
如果宗教能成功地使大多数人获得幸福,使他们得到安慰,使他们和生活协调一致,并且使他们成为传播文明的工具,那么,就没有人试图梦想改变宗教的这种现状了。
但是,与此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发现,对文明感到不满,生活在文明社会感到不幸福的人竟然多得令人吃惊。
在他们眼中,文明社会简直像一个必须挣脱的羁绊;这些人要么全力以赴地竭力改变这种文明,要么对它发泄自己的敌意,致使他们对文明社会毫无办法,对本能的束缚也束手无策。
宗教会就此对我们提出抗议,这种状态应归咎于下述事实:恰恰是由于科学进步的微不足道的影响,宗教已经失去了它对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影响。
我们将十分注意这种认识,注意为此而提出的理由,并且以后还将利用它来为我们自己的目的服务;但这种抗议本身并没有什么威慑力量。
在宗教教义毫无限制地自由支配时代,人们是否普遍生活得更幸福呢?这是令人怀疑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更道德吗?当然也不是。
他们始终知道怎样才能使宗教的禁律具体化,并因此而放弃他们的意图。
牧师们的责任是保证人们对宗教的服从,他们要在这件事情上迎合人们的心意。
上帝的仁慈必须对他任命的法官行有限权力的按手礼。
一个人犯了罪,就要做出牺牲,或者施以苦行,这样才能使他再次赎罪。
俄国人的内省已经达到了下这种结论的程度:犯罪对于享受神圣恩典的一切赐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实际上犯罪是符合上帝意旨的。
牧师们通过对人的本能天性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才能使群众服从宗教,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因此人们都承认:上帝本身是强大而仁慈的,人则是虚弱而有罪的。
在每一个时代,不道德所得到的宗教方面的支持并不少于道德所得到的支持。
如果宗教在人类的幸福、人类对文化的敏感性[19]和道德的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过如此的话,那么,人们就必然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过低估价了宗教对人类的必要性?我们把我们的文化要求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是否明智?
让我们考虑一下宗教在今天所处的明确处境。
我们已经听到人们承认,宗教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给人们以同样的影响了。
(我们在此关心的是欧洲的基督教文明。
)这并不是因为宗教的允诺越来越少了,而是因为人们发现它的允诺越来越不可信。
我们不妨首先承认,发生这种变化的理由——虽然或许并非唯一的理由——是在更高层次的人类社会中科学精神的增长。
各种批评已大大地削弱了宗教文献的论证价值,自然科学揭示了宗教文献的虚伪谬误,比较研究也由于我们所崇敬的宗教观念和原始人与原始时代的心理成果之间的重大一致性而深受震动。
科学精神对人间俗务有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在宗教事务面前停顿了一会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跨过了这道阈限。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停滞不前;可以得到知识宝藏的人数越多,对宗教信仰的分崩离析就越广泛——最初只是放弃那些过时的、遭到人们反对的宗教观点,而后来则连它的基本原理也放弃了。
在代顿(Dayton)[20]进行了“猴子试验”
的那些美国人独具一格地表明了他们的一贯态度。
在其他地方,这种不可避免的转变则是借助于折中方法和伪善来完成的。
文明并不惧怕受过教育的人和脑力劳动者。
在他们身上用其他世俗动机来取代宗教动机,作为文明的行为这是从容进行的;另外,这些人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明社会的工具。
但是,对于大量的未受过教育和受压迫的人们来说,则又另当别论。
完全可以说,他们是文明的敌人。
只要他们没有发现,人们不再相信上帝,那么,一切全都平安无事。
但是,即便我写的这篇短文发表不了,他们也肯定会发现,人们已不再相信上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