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导论(第8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生和死这两种本能的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似乎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所在。

诚然,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从心理学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观点,即指出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已产生于人的机体内部”

,有其一定的生理基础。

特别是以新视角提出具有辩证成分的本能二分法,关注人性、关注人的本能与人的发展、关注人的本能的作用有其合理性。

但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是错误的。

其一,弗洛伊德的生死观是否定人的生命价值、宣扬生不如死的一种性恶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他认为,死的本能是生的归宿,人们应争取达到超脱生死的“涅槃”

境界。

其二,他还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诸如侵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他认为,死的本能主要表现为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它是仇恨的动机,成为侵犯、破坏、征服的动力;当它向外侵犯受到挫折的时候,它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进行自杀、嫉妒敌手、反抗权威的动力。

这样一来,他除了用生的本能说明人的创造活动的起动因外,还用死的本能解释侵略、破坏等社会现象的推动力。

似乎什么外边要杀、里边要死,这种生死搏斗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动因和一切侵略的根源。

显然,这种用生物学和心理主义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就陷入了唯心史观的境地。

(三)性欲学说

以泛性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是弗洛伊德学说极端重要的内容,也是它区别于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标志。

关于性本能的作用问题,达尔文早就指出,在人类的起源中,自然选择起了主导的作用,其中性选择具有特殊的意义。

弗洛伊德进一步发挥了进化论的生物学观点,宣称性本能被压抑不仅是产生神经症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是形成人格、创造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动力。

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他把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涂上了性的色彩。

当然,他所谓的性是广义的。

在他看来,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弗洛伊德把它叫作“力比多”

(libido)。

本来,力比多是心身的能,但在他的著作中常以“性力”

代以“心能”

因此,泛性论是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按力比多的发展,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口欲期、肛欲期、**欲期、性潜伏期、性器欲期。

随着性欲的发展,儿童由“自恋”

(器官恋)发展到“恋他”

(对象恋)。

他用古希腊两个神话构成的两个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plex,恋母情结)和“爱列屈拉情结”

(Eleplex,恋父情结),来证明女孩依恋父亲、男孩亲近母亲的结论。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奥国,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社会禁欲非常严重的历史情况下,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的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

同时,他把性的问题大胆地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注意研究性心理的自身规律,重视性心理对正常人的心理、神经症的形成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无疑是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但是,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局限,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首先,他漠视了人的性心理的社会性,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性,陷入了生物学化的境地。

其次,他忽视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性心理发展的重大作用,夸大了人的性心理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理论的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贞观大闲人逃荒,末世农女拽翻天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我靠生崽火爆全星际姜丝阿伽雷斯福气农女有空间我能穿进语文书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绝色师妹领进门,全师门向她称臣仙帝重生混都市斗破以签到开局豪门蜜爱:枕上撩妻有道咸鱼穿成年代文炮灰[快穿]我的微信连三界师兄他会读心穿越成小吏家千金灶神崽崽三岁半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穿成逃婚女主的妹妹出狱后,首富老公逼我生三胎穿书末世文:我成了小白花前女主萨尔桑娜嫁国舅混在妖尾的魔导商人穿越顺便修个仙穿书虐文女主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