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癔症研究(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病态结果的发生可以解释为有两个主要的理由:其一是在最初经历中,病人心理处于特殊的分离状态,被描述为“类催眠”

状态;其二是那个经历与患者的“自我”

(ego)不相容,于是产生“抵触”

上述任一情况下,“宣泄”

法(catharticmethod)的治疗作用的相同基础是:如果最初的经历伴随着情感的发生能够进入意识,则情感可通过行为而释放或“发泄”

,而控制症状的势力则停止发挥其作用,于是症状就消失。

所有这些似乎十分肯定,但还有一些见解表明有许多问题仍未解释清楚。

为什么情感需要被“释放”

?为什么未被释放的情感的结果是如此的难以应对?这些基本问题在《绪言》中完全没有考虑到,尽管作者死后出版的两份草稿(1941a和1940d)中已简要地提示了这些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已提供了假设解释。

足以令人奇怪的是弗洛伊德实际上在他1893年1月11日的演讲中已阐述了这个假设,但在《绪言》中却被删除了。

他又在他第一篇《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4a)文章的最后两段中提到了它,他在这里特别说明,这个假设是一年前《绪言》中发泄理论的基础。

但这个基本假设的第一次正式产生和给予名称是在1895年布洛伊尔所写的本卷中的第二部分。

十分奇怪的是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一最基本内容,却首先由布洛伊尔做详细的讨论,而弗洛伊德本人尽管偶尔提起这个主题(正如在他的文章《本能及其变化》前几页中所说的),但在写《超越快乐原则》(1920g)前,他没有明确地提到这个问题。

正像我们现在知道的,他确实在与弗利斯的通信中提到这个假设的名称,具体日期不清楚,大约在1894年(草稿D,1950a)。

他虽然在出版《研究》后的数月写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书中用另外的一个名称,但他仍然全面地考虑了这个问题。

然而直到55年以后,草稿D和《科学心理学设计》一书才问世。

“恒定性原则”

(这术语是给该假设起的名称)可以用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所用的术语来下定义:“心理结构努力保持尽可能低的兴奋量,或至少保持其恒定(标准版,第18卷,第9页)。”

布洛伊尔在下面用很相似的术语,但偏向神经病学方面说明,它是“一种保持脑内刺激恒定的趋向”

[135]他书中第201页以下的讨论中表明,情感在癔症病因学上的重要性在于其伴有大量刺激的产生,这些刺激转而按照恒定性原则释放。

同样,创伤性经历也具有病理的作用,即产生大量的刺激,其数量之大以致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处理。

因此,《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临**必然用(恒定性原则中所表达的)更一般的趋势来解释发泄情感和变得受压抑的病态结果,以保持刺激的恒定。

人们常常认为《研究》的作者把癔症现象只是归因于精神创伤(traumas)和对创伤的根深蒂固的记忆,并认为直至后来,弗洛伊德才从强调婴儿期创伤转至婴儿期幻想,而达到他的重要的“动力学的”

精神过程的观点。

然而,从他所说中可知,恒定性原则形式的动态假设是以创伤和宣泄为基础的理论。

当时代发展,人们的见识开阔,认为本能比经历具有更大的重要作用时,已无必要修正这个基本的假设。

实际上,布洛伊尔已指出,“有机体主要的生理需求和本能的作用导致兴奋性的增加”

,而产生释放(discharge),强调“性本能”

的重要作用是“兴奋性持续增加(及其后发生的神经症)的最有力的源泉”

再者,所有不相容的冲突(flict)和压抑(repression)的观念很显然是因为发生了令人不愉快的兴奋性的增加。

这导致进一步的思考,即正如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标准版,第18卷,第7页)一书中所指出的“快乐原则”

本身与恒定性原则是紧密联系的。

他甚至进一步阐明快乐原则“是趋向执行某一功能,其作用或是完全释放心理结构的兴奋,或是保持一定量的兴奋,或是尽可能保持低水平的兴奋”

弗洛伊德在后期著作中把“保存的”

特性归因于本能,“强制性的重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神秘支配者超神大掌教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绝品神医混都市穿成男团女经纪人,我带飞小鲜肉我的萌妃是大佬全球轮回之我锤爆了全世界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某剑魂的无限之旅学渣被家访,老爹竟是文坛巨佬太古剑尊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修仙道无境小心,前方高能超品修仙小农民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夫君位极人臣后什么都会的仁王君撼宙帝尊足球豪门开局就是死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