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其他的不同则与时间有关。
性变态的特征在有些人身上可凭记忆所及追溯到极早的时候,而在有些人身上则出现在青春期前后。
[12]性变态特征或许可保持终生,或进行暂时的中断以构成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插曲。
有些人在经过了长期正常的**后才出现变态;有些人则在正常与变态的性对象之间做周期性运作;最有趣的是,有些人是在经历了与正常性对象的痛苦体验后才将力比多转向变态的性对象。
这些性变态的不同类型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十分保险地假定,只有最极端的性变态者起始于童年早期,且这种人并不为自己的特殊感到不适。
许多权威人士不愿对以上所述的各种情形做出同一归类,为保持与自己偏爱的观点相一致,他们宁肯强调性变态者之间的相异而不是相同之处。
然而,尽管性变态者间的不同是毫无疑义的,绝不能忽视在每一种类型中均有众多的中间型。
因此,我们不得不指出,我们是在对相互联系的系列的类型做出分析。
性变态的实质关于变态现象,最早将它作为一种先天性神经退化的标志。
这是因为医生最初是在那些神经症者或欲患神经症者的身上发现这一现象的。
这一特征的确涉及两种假设,必须分别予以考虑:即它是先天的和退化的。
退化就此而言,反对使用“退化(degeneracy)”
一词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通常它已被任意使用,似乎将非明显的创伤性或传染性症状当做退化已成了惯例。
马格南(Magnan)关于退化的分类即属此类,他甚至用退化描述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既然如此,“退化”
有何价值或是否增加了新知,就值得怀疑了。
明智的做法似乎是在下列情形下使用退化:(1)发现了偏离正常的几种严重变化;(2)有效工作和生存的能力受到严重伤害。
[13]
一些事实表明,就退化的这一意义而言,变态不应视为退化:(1)倒错者并不具有偏离常人的严重变化;(2)变态者的能力非但未受损害,而且智力发展及伦理修养成绩斐然[14];(3)如果我们不是从医疗实践的角度,而是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待我们的病人,那么,两种事实无法使我们将变态视为退化:其一,性变态是一种常见现象,它往往出现在文明发展顶峰期的人群之中,人们或许会说它具有重要的功能。
其二,性变态在野蛮人及原始人中极为普遍,而退化概念仅适于高度文明(见布洛赫),即使在文明的欧洲人当中,气候及种族也对变态的分布及人们对它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15]
先天特征也许可以设想,只有第一类即极端的变态者,才与先天性有关,其证据也来自变态者自身,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性冲动从未采取过其他形式。
其他两类,尤其是第三类(偶发的性变态)很难接受倒错的先天性假设。
这可以解释为为何支持该观点的人试图将纯粹的倒错者与其他类型区别开来,并放弃关于变态的普遍性应用的观点。
按照这些权威者的意见,只有一类变态是先天的,其他的变态自有他因。
与该观点相反的意见认为,性变态是性本能的习得特征。
这种观点建立于下列理由之上:(1)在许多变态者身上,包括纯粹的倒错者,很早就出现了性印象,这一印象给他们带来了同性恋的永久效应。
(2)在另外的许多变态者身上,强烈的外部影响,不管是有益的或压抑的,或早或晚引发了变态的固着(fixation)(比如与同性的关系、战争中的伙伴、狱中的监禁、与异性**的危险、禁欲及性功能衰弱等等)。
(3)催眠暗示可消除倒错,如果它是先天的,岂不令人惊叹不止。
考虑到这些因素,先天性性变态就值得怀疑了。
可以认为(见霭理士,1915),如果对所谓的先天性性变态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不难发现,童年早期的经验或许对力比多的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经验也许超出了个体的意识性回忆,但在特定的影响下又可召回到记忆中来。
按照这些学者的观点,性变态不过是性本能的常见变异,由个体生活中一系列外部情形所决定。
这一结论看似明确,但不能不受到下列事实的冲击,即许多受到同样性影响的人(如发生在童年早期的诱奸或相互**)并未变成变态者或永久地倒错下去。
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先天”
和“后天”
的选择均不是绝对的,它无法囊括所有的性变态问题。
性变态的解释性变态的本质,无论先天性还是习得性都无法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