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现在开始,如果我们在描述各种心理活动时,不再追究它们是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在对其进行分类和联系时,仅仅依照它们与本能和目的的关系,它们自身的构成以及它们在自己所属的心理系统内的等级等等,就可消除对它的各种误会与曲解。
然而,这样做的话,会有诸多理由表明是行不通的。
例如当我们提及“意识”
与“潜意识”
这两个词时,有时是在描述意义上使用,有时是在系统意义上使用它们,在第二种意义上,它俩各自代表的是一个特殊的心理系统,而且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这难免会造成意义含糊不清。
为了免遭混乱,我们可以把某些经由我们区分的心理系统,以一些随意选出的名字称谓,这些名称最好不要使人们想到它们属于意识。
这样做时,我们首先得阐明,我们是以什么依据来区分这些心理系统的,这又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意识的种种属性,这些属性乃是我们进行一切调查研究的出发点。
[236]在以后的阐析中,当我们在系统意义上使用意识和潜意识时,一般用简写符号Cs代表意识,而用Ucs代表潜意识。
[237]
下面让我们对精神分析的一些肯定性发现做出解释。
一般而言,我们会说一种心理活动要经历两个阶段或状态,在这两个阶段中,还穿插着一种“检验”
或“稽查”
(sorship)的步骤。
在第一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是潜意识的,隶属Ucs系统。
如果在“检验”
时,无法通过“稽查”
的关口,就不可能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便说它受到了“压抑”
,必须留在潜意识之中。
然而,假如它通过了验收,它便进入第二个阶段,由此隶属于第二系统,即我们所称的Cs系统。
但事实上它尽管已属于这一系统,也不等于明确断定它就是意识的了。
也就是说,此时它还不是意识的,而是有了转变成意识的可能(用布洛伊尔的解释)[238]——现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才可以不受阻碍地成为意识的对象。
从具有变成意识的能力这方面讲,我们还可以称这一Cs系统为“前意识”
。
假如能证明还有一种稽查机构专门负责确定前意识成为“意识”
,我们便可以更清晰地区分前意识和意识。
就目前而言,我们理应先记住Pcs(前意识)系统,它具有Cs系统的特性,因为在Ucs向Pcs(或Cs)过渡的连接点上,稽查总在行使自己神圣的职责。
由于精神分析承认有两个(或三个)心理系统的存在,它便在描述性“意识心理学”
(psychologyofess)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它提出了一些新问题,获得了一些新的内容和血液。
在此之前,精神分析与意识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以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心理活动。
目前在此区别基础上,精神分析又发展出一种可称为“心理地形学”
(psychicaltopography)的理论,以区别于意识心理学,即在提到某种特定的心理活动时,总要提到它属于哪一个系统或者它是在哪些系统间发生的。
这一种尝试可名之为“深蕴心理学”
(depth-psychology),[239]我们敢断言,如果我们进一步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它,这种学说肯定会日臻完善和成熟。
如果我们要严肃地对待这一有关心理活动的地形学,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解答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疑虑上。
当一种心理活动(在这里我们将这一心理活动限定为一种观念活动[240])从Ucs系统进入Cs(或Pcs)系统时,我们能不能认定这种转换含有上述观念的新的记载,也就是说该观念的第二次进入。
这样它或许位于一个新的心理位置,并且原有的潜意识内容与它并存呢?[241]或者我们是否还可认为,这种转换主要是此观念自身状态的变化,亦即同一种材料的变化并发生在同一位置上?这一问题看起来很深奥难懂,但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关于心理地形学的较为确定的概念,或希望对心灵深处有较为清晰的透视,就必须提出上述问题。
这一问题难就难在它超出了纯心理学的范围,涉及到了心理器官与解剖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