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她经历多年失望之后而决定接受妇科手术时,她的丈夫却向她披露,责任在他:婚前一场疾病剥夺了他的生育能力。
她深感绝望,患上了神经症,明显地陷入害怕被**(对丈夫的不忠)的痛苦之中。
为了使她振作起来,丈夫携她去巴黎出差。
在巴黎的一天,他们坐在旅馆的大厅里时,她忽然注意到旅馆服务员中引起了一阵**。
她询问出了什么事,有人告诉她算命先生蒙西厄·拉(Monsieurle)来了,而且正在那边一个小房间为问卦者解答疑难。
她便表示想去试试。
虽然丈夫反对这一想法,但趁他没留意时,她溜进了那个询问室,并见到那位算命先生。
她当时27岁,但看上去显得更年轻,而且她取下了结婚戒指。
算命先生蒙西厄·拉让她把手放在一个装满灰烬的碟子里,并认真地研究她的指纹。
然后他向她描述横亘于她面前的各种困难,并以一个安慰性保证结束谈话:说她还会结婚,并在32岁时会有两个孩子。
当给我讲述这个故事时,她已43岁,罹患重病,生育孩子毫无指望。
因此,那个预言并未实现;但她谈及此事时,非但没有丝毫痛苦,反而带着明显的满足感,好像正在回忆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显而易见,她根本没有注意到预言中两个数字(2和32)可能意味着什么或者是否意味着什么。
或许你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愚昧而费解的故事,并会问我为什么向你们讲述这个。
如果——这是要点——精神分析尚不可能做到解释这个预言的地步,或预言的可信性恰恰不是来自于对这些细节的解释,我也会产生像你们一样的看法。
这两个数字在我病人母亲的生活历程中可见。
她母亲结婚晚——直到30岁出头——而且,她家人常说起母亲在急于补偿失去的时光上已取得了成功。
她的头两个孩子(我的病人是其中年长者)是在间隔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即同一年里)相继出生的;事实上她32岁时就已有两个孩子了。
因此,算命先生蒙西厄·拉对我病人所说的含义是:“你还年轻,不必发愁。
你和你母亲的命运相同,她也不得不等很长时间才有孩子,所以等你32岁时,你也会有两个孩子。”
拥有母亲同样的命运、取代母亲的位置、替代母亲与父亲的关系——这是她早年最强烈的愿望,而正是由于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她才开始患病。
那个预言向她许诺,无论如何这个愿望都将实现;她怎会不对这个预言家感到亲切呢?但你们认为算命先生蒙西厄·拉有可能了解这个偶遇的顾客的家庭秘史吗?绝不可能。
但他是如何获取信息,从而能够用涵括两个数字的预言表达出我的病人最强烈但又最隐秘的愿望的呢?我看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要么我所听到的故事是假的,其实是另一副样子;要么思维迁移是真正存在的现象。
毫无疑问,人们可以假设,相隔16年后,病人把上述两个数字从潜意识中引入到她的回忆中。
我做此假设毫无根据,但又无法排除,而且我想,你们将倾向于相信另一种解释,而不是相信思维迁移的真实性。
假如你们的确相信思维迁移的真实性,那可别忘了:正是精神分析提示了这个神秘事实——当它被曲解到难以辨认时,精神分析恢复了它的原貌。
如果每个事例的问题都和我病人的那个例子一样,人们会一笑了之。
任何人都不会仅凭一种观察就想建立一个意义重大的信念。
但请你们务必相信我的保证:这并非是我遇到的唯一事例。
我已收集了大量此类预言,并从中获得一种印象:算命先生只能根据问卦者的询问来表达问卦者的思想,尤其是问卦者的私欲;因此,我们有理由把这些预言分析为问卦者的主观产物、幻觉或人们所提及的梦。
当然,不是每个事例都有同等的说服力,也不是每个事例都有可能去排除更具理性的解释;但从总体来看,存在思维迁移的现象,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使我本应把所有的事例都告诉你们。
但是,鉴于其中描述的冗长和对我职业道德的违背,我不能这样做。
故而,我将尽量在良心许可的范围内向你们再多提供几例。
一天,一个高智商的年轻男子来拜访我,他是准备参加博士学位最后考试的一名学生,但他抱怨说,他已丧失了一切兴趣、集中注意的能力,甚至丧失了有条理的记忆能力;因此,他无法参加考试。
[33]这种半瘫情况的历史很快就真相大白了:他在采取一种自我抑制的行动后就病倒了。
他有个妹妹。
他以一种强烈但又总是压抑的专注依赖着这个妹妹,正如妹妹对他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