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现在是许多和精神分析相对立的心理学派别之一,它的进一步发展与我们的精神分析无关。
阿德勒的理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体系”
——这曾经是精神分析小心翼翼地想要避免的。
他的理论也是“润饰作用”
(sedaryrevision)的一个极好的实例。
例如,就像在梦的材料接受清醒的思维活动支配的那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一样。
就阿德勒的情况而言,梦的材料的地位被通过精神分析研究所获得的新材料所取代;其后,这些材料又纯粹是从自我的立场来看待的,被缩减到自我所熟悉的范围里而发生变化并被歪曲了——正如在梦的形成中所发生的那样——被误解了。
[260]另外,阿德勒的理论与其说具有它所主张的那种特点,倒不如说更具有它所否认的那种特点,这样,他的理论就是由三种完全不同价值的成分组成的:(1)对自我心理学有用的贡献;(2)虽然毫无必要但还可以接受的那种把分析事实转变成新的“难懂的话”
;(3)当这些事实不符合自我的要求时,就歪曲和篡改这些事实。
精神分析从来没有忽视第一种成分,虽然这些成分不值得受到特别注意;精神分析更关心的是想表明,每一种自我倾向都包含着力比多成分。
而阿德勒的理论所强调的却与此相反,是在力比多的本能冲动中自我的组成成分。
如果阿德勒不是为了支持其自我中心的本能成分而否认力比多冲动,从而在每一种情况下都使用这种观察的话,那么,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他的理论所做的就是每一个病人所做的,也是我们的意识思维大体上所做的——就是说,正如琼斯(1908)所称的那样,为了隐藏潜意识动机而利用了一种“文饰作用”
(rationalization)。
阿德勒如此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个观点,他自信地认为,在性活动中最强烈的动机力量是,男人想表明自己对女人的控制——男人是“高高在上的”
。
我不知道他是否在他的论著中表述了这些荒谬的观点。
精神分析早就认识到,神经症的每一个症状都产生于可能存在的某种妥协。
因此,每一种症状一定以某种方式遵循着进行压抑的自我的要求;它一定会提供某种好处,它一定承认具有某种用途,或者说,它一定会遭到像原始的本能冲动自身所已经避开的那种同样的命运。
“从疾病中获益”
这个术语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症状想要继续存在,那么,人们把自我的“原发性获益”
(这一定是在产生症状时获得的)和“继发性获益”
(这是在依恋于自我的其他目的时意外发生的)区分开来,也是有道理的。
[261]我们也早就知道,把这种获益从疾病中撤离出来,或者由于真实的外界环境所发生的某种变化使这种获益消失,实为治疗这种症状的机制之一。
在阿德勒的学说中,主要强调的是那些容易证实的和明白易懂的方面,而完全置如下事实于不顾,即在无数情况下,自我由于其用途而在屈从于强加给它的非常讨厌的症状时(例如,把焦虑作为一种安全的手段),只是把非做不可的事装成出于好心才做的。
自我在这里扮演的是马戏团里的小丑那个滑稽可笑的角色,这个丑角试图用他的手势使观众信服,在马戏团表演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在他的命令下进行的。
但是,只有最年幼无知的观众才会受他的欺骗。
精神分析不得不对阿德勒理论的第二个构成成分加以支持,正如这个理论将会给它自己的某些东西提供支持那样。
事实上,这个理论不过是精神分析的知识而已,这是那位作者在十年的共同研究期间从众所周知的根源中推断出来的,现在,他只是改换了一个术语就称之为他自己的了。
例如,我自己认为“防卫”
(safeguarding)是一个比“保护措施”
(protectivemeasure)更好的术语,这是我使用的一个术语;但是,我绝没有发现这两个术语在意义上有何差别。
再者,当一个人用早期“幻想出来的”
和“幻想”
这样的术语来代替“虚构出来的”
“存在于想象中的”
和“虚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