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自我的活动在于同时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于能够相互协调它们的要求。
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具体联系,当其被追溯到儿童对父母的态度时,就十分易于理解。
自然,继续发挥其作用的父母的影响,不仅包含着父母实际的人格,而且也包含着通过这些人格而世代相传的家庭、种族和国家的传统,和这些人格所体现的直接的社会环境的要求。
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像教师和公众生活中被视为社会理想的典范等,会作为他的父母的后来继任者和替代者,以同样的方式塑造超我。
人们会了解到,虽然本我和超我有着基本的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点:二者都体现着过去的影响——本我体现着遗传的影响,超我基本上体现着所承继的前人的影响——而自我则主要受个体自己的经验,即受偶然的和当下的事件的支配。
对该精神结构的这一概要的描绘,可以假定也同样适用于心理上与人相类同的高等动物。
与人一样,超我的出现必须假定为存在着童年期的长期依赖。
自我和本我的区分是个不可避免的设定。
动物心理学还没有涉及此处提到的有趣问题。
二、本能的理论
本我的动力表达了个体有机体生命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满足它的先天需要。
而依赖焦虑来维持生存或防止危险并不是本我的目的,那是自我的任务。
自我的职能在于去寻求最有利和最少危险的方法,从而既能获得满足,又考虑到外部世界的要求。
超我可以带来新的需要,并使之处于优先的地位,但它的主要作用一直是限制满足。
我们假定,在本我的需要所引起的紧张背后存在着的力就是本能。
本能体现着作用于心灵的肉体欲求。
本能虽是所有活动的终极原因,但其本质具有守恒性,有机体不论达到什么状态,均产生一种趋向,即那种状态一经消除,就会重新建立起来。
从而,有可能识别出一群数目未定的本能,事实上在平常的实践中已经这样做了。
可是,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从所有这些大量的本能追溯到几个基本的本能是否是可行的。
我们发现,本能能够改变其目标(通过移置作用);我们同时也发现,本能能够相互取代——一个本能的能量会传递给另一个。
这后一过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了解。
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不决之后,我们才毅然假定,只存在有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欲本能和破坏本能(自我保存本能和种族保存本能相对,自我爱和对象爱相对,它们都属于爱欲本能)。
爱欲本能的目标在于不断地建立更大的统一体,并极力地维护它们——简而言之,是亲和。
相反,破坏本能的目标是取消联结,故而带来毁灭。
就破坏本能来说,我们可以设想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勃勃生机变成无机状态。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死的本能。
如果我们假定,生物的出现晚于并且产生于无生物,那死的本能就适合于我们据此提出的准则,即本能趋向于重返更早时的状态,就爱欲(或爱的本能)来说,我们便不能应用这个准则。
要效仿的话,则应该先假定,生物体曾经是统一体,后来被分离了,而现在力求重新联合。
[278]
在生物性功能方面,这两种基本的本能或者相互排斥,或者彼此结合。
这样,吃的活动就是对对象的一种破坏,而破坏的最终目的是吸收对象;性活动是一种攻击活动,而攻击是为了最亲密的结合。
两种基本本能共存和相互对抗的活动,造成了全部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
与我们这两种本能相类似的是超出了生物界的一对相对抗的力量——吸引和排斥——它们统辖着无机界。
[279]
本能之间融合比例的变更有着最为确实的效果。
性侵犯的过剩会使一个情人成为一个性谋杀者,而侵犯因素的锐减则会使他害羞或软弱。
毫无疑问,能够把基本本能的任何一个限定于心灵的某一范围。
但它们必定可见于它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