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弗洛伊德和玛莎的婚姻总体是幸福的,但和常人一样,也有矛盾和波折,他曾这样描述婚姻中的情境:
最智慧的疯狂,
吵吵闹闹的相爱,
亲亲热热的怨恨。
整齐的混乱,
光明的烟雾,
寒冷的火焰,
永远觉醒的睡眠。
沁舌的甜蜜,
有相辅相成的苦乐交融。
有从极乐巅峰降到丧失的深渊,
也有从冰点的山谷飘**到虚幻的太空,
各种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怎样,他们的爱情始终贯穿着一个主调,这就是双方之间的真挚感情。
由于没有钱,四处也借不到足够的钱,婚礼被迫延期了好几次。
直到1886年9月10日,弗洛伊德30岁,玛莎25岁时,他们才结婚。
当天,弗洛伊德颇有风趣地说:“这样揭开我们之间30年的战争。”
然而,在婚后53年的生活岁月中,他们“战争的唯一痕迹”
则是如蘑菇应不应该连柄一起烹饪之类而已,甚至在婚前开玩笑一星期要吵一次的诺言,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婚后弗洛伊德对玛莎的态度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结婚时,家庭主要是靠玛莎的舅舅、姨妈、叔叔、姑姑们馈赠的2000美元建立的。
婚后头几个月,弗洛伊德月收入只能得到约45美元,而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却要120美元。
当时经常借债,玛莎的妹妹明娜给予帮助,甚至还典当过哥哥伊曼努尔送给弗洛伊德的金表。
弗洛伊德夫妇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
大儿子琼·马丁(JoanMartin),1889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在法国深造时的导师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Charcot,1825~1893)而取的。
他后来成为银行家,家里后来经济情况好转时专为父亲理财,弗洛伊德也把全责交给他。
1931年秋任精神分析出版社经理。
二儿子奥里弗(Oliver),1891年生,其名是为纪念英国近代革命家奥里弗·克伦威尔(Oliverwell)而取的。
他有过人的天分和渊博的学识;个性很好,但患神经症(neurosis)。
弗洛伊德的疼爱溢于言表,心理负担亦很重。
纳粹上台后,他移居法国。
小儿子厄恩斯特(Ernst),1892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弗洛伊德的恩师厄恩斯特·布吕克教授而取的。
1916年10月曾到意大利前线服兵役。
1919年随同父亲参加了第5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后因纳粹统治移居英国。
大女儿玛蒂尔德(Mathilde),1887年生,其名是为纪念弗洛伊德的好友玛蒂尔德·布洛伊尔而取的,作为长女,她的诞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小女儿安娜(Anna,1895~1982),她是弗洛伊德最宠爱的女儿,同时兼父亲的秘书、知己、代表、同事与护士长多重角色。
她照顾晚年生病的父亲达16年之久,直到去世。
安娜后来在伦敦继承了父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