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癔症研究002
banner"
>
据我们所知,严重癔症的典型过程如下:最初,在类催眠状态下形成一种观念性内容;当这种观念内容增加到充分的程度后,在“急性癔症”
时期,就取得对患者躯体神经支配以及整个生命的控制,并产生了慢性症状和反复发作;此后除了某些遗迹外,这种观念内容就不再出现了。
如果正常人格能再取得控制作用,则在癔症发作时,遗留下来的类催眠样的观念内容复又出现,并不时使患者回到类似的状态中,而这种状态本身再次使患者受其影响,而且对创伤敏感。
此后,在同一个人身上结合起来的两个心理群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状态,癔症发作和正常生活,两者并举,互不干扰。
一次发作犹如正常人的记忆那样,可自发出现;然而,也可像联想法则会激起任一记忆那样激起发作。
它既可以通过刺激癔症区,也可以通过类似于病态性经历的一个新的经历而激起发作。
我们希望能够证明,这两类的决定因素尽管看起来如此不同,但根本上,它们没有差别,即两者都带有感觉过敏的记忆。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很不稳定。
癔症发作使其呈现类催眠意识残余的特征,这是在正常人格处于衰竭、无能的状态下出现的。
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发作可能会失去其原发性的意义,可能会是没有任何内容的运动反应的重现。
一个癔症人格,无论表现在发作中或慢性症状中,还是表现在这两种混合情况下,[151]要发现其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五
现在我们会理解在这几页中所描述的心理治疗程序有怎样的疗效。
它使最初没有发泄的那种观念的作用力,通过言语途径而发泄受压的情感,使其不产生作用。
它借助于(在轻度催眠下),把这种作用力引入到正常意识,使其受到联想性的矫正,或在伴有记忆缺失的梦游状态下,通过医生的暗示而消除。
我们认为这种程序的治疗好处是值得考虑的。
当然我们不能根治癔症的先天倾向性,我们无力阻止类催眠状态的再现。
而且在急性癔症的活动阶段,我们的治疗程序并不能阻止好不容易才消除的现象立即为新的现象所取代。
但是一旦急性阶段已过,任何以慢性症状或发作形式所表现的遗留症状,常常可因我们的方法而消除,而且是永久性的消除,因为我们的方法是根治性的。
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觉得这种方法比目前心理治疗师所用的直接暗示来消除症状的方法有效得多。
首先是沙可对癔症创伤性瘫痪的解释和人工模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道路。
如果说由于我们对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的发现而使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了一步,则我们必须承认,这只是使我们对癔症症状的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不是对癔症内因的了解。
我们的工作只不过是接触到了癔症的病因学(aetiology),而且事实上只是对其所获得的形式,一些偶然因素对神经症(neurosis)的影响有所说明而已。
维也纳,1892年12月
第二章病例
病例一安娜·O小姐(布洛伊尔)
安娜·O小姐患病那年(1880)正是21岁。
由于她的一些远亲患有精神病(psychosis),故考虑安娜有中度神经病的遗传倾向。
她的父母在神经方面是正常的,因此在她成长中一直是健康的,没有显示出神经症的体征。
她非常聪明,能令人惊奇地很快地掌握事物,并有敏锐的直觉。
她具有很强的理智,这使她能领会较难的理性知识,尽管在她离校后无须接受一些知识,但仍需要这种能力。
她有大诗人富有想象的天赋,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她完全不受暗示的影响;她从不受哪怕一丁点儿的断言的影响,而只是受争论的影响。
她的意志力是旺盛的、顽强的和持久的,有时甚至达到固执的程度,使人感到失去善性和不考虑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