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这个故事里,第一个出场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火。”
“火?”
“是的,火。
一九六七年的感恩节,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和几个朋友一起,搭着便车,一路哼着《旧金山》,走在去往丹佛、或者随便什么地方的路上。
没错,嬉皮士,我们头插鲜花,露着大半个屁股,一路嚎叫,去寻找自由,和传说中无所不在的爱。
或许杰克·凯鲁亚克和艾伦·金斯堡也在其中,我猜那时候他们不是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竖起拇指,就是在某个汽车旅馆的房间里搂着个眼神迷离的妞吸大麻。
那就是当时的我向往的生活。”
“金斯堡可不喜欢妞。”
我说。
“谁知道呢,也许那阵子他还离不开妞。”
“我是第二天才从报纸上得知那个消息的,洛杉矶国家博物馆影院失火了。
那天正上映的,是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主演的《香港女伯爵》,你或许看过这部片子,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落魄的俄罗斯女伯爵正在银幕上勾引白兰度,观众们正看得津津有味之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银幕突然起火,观众四散奔逃,还好因为中间隔着乐池,火势并未蔓延至观众席,影院方的疏散也算及时。
消防员很快赶到,扑灭了火,除了幕布和帷幕之外,并未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洛杉矶警方迅速介入,可现场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对影院方的问讯也一无所获。
就在警方的调查还在进行之时,CityWalk、Edwards、Brookhurst等多家影院的银幕也在放映时突然起火,洛城市民几乎每隔几天就能听到救火车的嘶鸣。
于是没有人再去看电影,哪怕梦露复活再上银幕也无人问津。
唯一兴奋的是报纸和电视,《洛杉矶时报》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说一定是‘上帝厌恶死了电影’,并对洛城警方冷嘲热讽。
当时的洛城警长埃德·戴维斯焦头烂额,为此出动了SWAT战术小组,却依然毫无头绪。
人们说,‘把威廉·H·帕克(作者注:埃德的前任)挖出来吧,他的骷髅坐在那个位子上都比蠢货戴维斯强。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戴维斯不得不请FBI介入了。
“知道那时候的FBI的头儿是谁吗?大名鼎鼎的埃德加·胡佛。
他的肥屁股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位子上足足坐了三十七年,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美国掌握秘密最多的人。
当他死后,尼克松在私人日记里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
’我想尼克松写下这些时一定是长出了一口气。
就是这样,即使贵为总统,在胡佛面前也与一个光屁股的人无异,后来有人披露,哪怕是罗斯福夫人的裸照,在胡佛的保险柜里也能找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刚刚演了一部电影,《胡佛》,就是你说的那个埃德加·胡佛吗?”
“就是他。
不过我还没看。
说到电影,你可能不知道胡佛的权力之手还能伸向这个领域。
在他任期之内,犯罪题材的电影他都会干涉,只有他审查过的剧本才有可能投拍,詹姆斯·卡格尼在出演《国民公敌》之时,胡佛说,‘在结尾你必须死掉,因为我不想看到任何一个骗子活在世上。
’
“说得对,一个暴君般的家伙,然而不得不承认,他同时也是个天才,在他的领域内。
胡佛插手此案之后,第一个怀疑的居然是查理·卓别林。
多年后,一位退休的FBI探员披露,胡佛怀疑卓别林的原因,就是基于他在四十年代对后者做的那些并不光彩的事。
你知道的,麦卡锡主义,那时,这个魔鬼正在全美游**,不仅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爱因斯坦、毕加索、马丁·路德·金,甚至温莎公爵夫妇都被纳入胡佛的监视和秘密调查的名单。
从某种层面而言,卓别林离开美国跟胡佛不无关系,后者还曾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
一九五二年,卓别林离开美国,回自己的家乡英国探亲,却被取消了入境许可,此举最终导致了他定居瑞士。
还有,《凡尔杜先生》公映后,一度被美国多个大城市禁映,洛杉矶正是其中之一,可以想象,胡佛对此亦有‘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