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另一位侍御史汪澈也上表,说秦桧虽死,但以汤思退为代表的秦党余孽仍然把持朝政背公营私专权植党,还把朝野流行的段子说给皇上听,“知不知,问进之;会不会,问思退”
。
这下起作用了,汤思退被罢相,但赵构还是给他留了个观文殿大学士的职位,工资待遇还是很高的。
没有把他一撸到底的原因其实不难猜到,在对待金国的问题上,汤思退一贯“思退”
,和赵构的基本国策保持高度一致,没站错队的大臣,不管其政绩如何,总有重新起用的机会。
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的部队在符离溃败,一心想帮祖宗雪耻的宋孝宗泄了气,又把汤思退推到了相位上。
谏议大夫王大宝、侍御史周操都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司谏陈良翰更直接,说“思退奸邪误国,宜早罢黜”
。
宋孝宗却说汤思退“警敏”
,先用着,以观后效。
后效是这样的:金国来信要海、泗、唐、邓四郡,不给就打。
请示孝宗后,汤思退就派卢仲贤去谈判,实际上就是拿土地换和平。
走之前孝宗觉得不太甘心,就又嘱咐汤卢二人,视具体情况而定,别轻易就把四郡许了金人。
卢仲贤到宿州后,被金国元帅布萨忠义吓得半死,不仅答应割让四郡,每年交岁币,还保证宋以后管金叫叔。
这样金叔叔很高兴,宋侄子很恼火,张浚的儿子张栻上书告卢仲贤丧权辱国,孝宗就治了卢的罪。
在割不割地的问题上,张浚和虞允文、胡铨等人坚决反对,汤思退说动孝宗的话很有杀伤力,他说你们这么说是因为率土之滨不是你们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爱国者的美名都让你们得了,皇上的龙椅要是被异族的屁股坐了去,谁负责!
一提到龙椅问题,孝宗就坚定了,明确支持汤思退。
此间朱熹也三次上奏折表示反对,无果,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回到老家婺源“存天理,灭人欲”
去了。
隆兴二年(1164年),张浚建议孝宗迁都南京,这样借助地利优势稳固政权,再跟金国较量。
孝宗又动了心,把正在出差路上给金国送岁币的王之望召回,把辱国的卢仲贤发配郴州。
汤思退见议和大计要完,赶忙跟皇上说万万不可,劝孝宗继续求和维稳。
其实金国也未必想跟宋动刀兵,但他们的维稳目的有别于宋,吸血鬼对被吸血者恐吓以及让其保持冷静克制,目的只有一个:能长久地把血吸下去——金人看上的,是大宋的土地和资源。
身为宋臣,汤思退看得很清楚,好奴才的成就感来自于主子的平安,是故既不在乎土地,也不在乎岁币,更不在乎叔侄的辈分。
但这次宋孝宗没听汤思退的话,反而从未有过地严厉申斥:现在非秦桧时可比,你这么干连秦桧都不如了!
汤思退害怕了,不敢再跟皇上顶嘴,转而私下对付主战派张浚,派龙大渊、王之望两人掣张浚的肘,并搜集证据打小报告。
居然收效,张浚罢官下狱,最终孝宗同意割让四郡。
宋孝宗赵昚的特点是容易反复,果然不久又后悔,觉得还是抗金好。
汤思退便秘密派遣孙造告诉金国以重兵犯境,逼孝宗回到主和的路上,此事不知真假,《宋史》也未必靠谱。
靠谱的是布萨忠义随即率军渡过淮河一路烧杀。
于是主战的宋臣都说,这是汤思退撤去守备造成的,所以他不思退也得退了,夺其相印贬老汤到永州跟永州之野的异蛇做邻居。
太学生们也上书,要求严惩汤思退团伙,最好是杀之后快。
老汤听说自己引发了学潮,就心梗了,就死了。
临死前留了首词,最后一句是:番思世事总如华,枉做一场活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