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秦桧
banner"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秦桧】青州冯中堂家杀一豕,(左火右寻)去毛鬣,肉内有字,云:“秦桧七世身。”
烹而啖之,其肉臭恶,因投诸犬。
呜呼!
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秦桧,南宋江宁人,就是现在的南京江宁区,也有抢的,说秦桧是安徽黟县人,是真不嫌臭。
秦桧字会之,所以很会罗织,这一先进事迹本篇有述。
秦桧他爹叫秦敏学,不算敏但好学,考了个功名,但官当得不大,一县之长。
搁现在县长的公子也了不得,一准是个九〇后正科,必被组织上当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可秦桧那时候没这么优越,所以秦敏学对儿子们的教育抓得挺紧的。
据说秦桧幼时奸狡,证据是古人编的段子,说南宋初年的奸相汪伯彦尚未登科时,受秦桧老舅祁门县令王本之托当过秦桧的塾师。
某日上完晚自习后,秦桧、秦迪和老师汪伯彦一路回家,黑灯瞎火地走错了路,走在前面的秦桧“扑通”
掉进一粪坑。
之后秦桧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一面:不喊臭亦不挣扎更不出声。
接着秦迪也步兄后尘,昆仲同臭。
后面的汪伯彦听着不对,就问发生了啥事体?秦桧在稠密的黄白之物中艰难地把手伸向弟弟掐了一把,秦迪遂不敢作声,秦桧悄悄说:粪坑不大,你挪挪,给恩师腾个地儿。
然后大声喊:没事啊老师,我们哥俩这儿等您老呢!
然后,然后汪老师就入了徒弟彀中,共沐芬芳。
《宋史》载汪伯彦曾阻止宗泽抗金,又力主赵构逃跑,虽然学识不错,可也算不上优秀士大夫。
所以汪秦师徒自是臭味相投。
另一个传说肯定是秦桧家里人编的,要不就是马屁精编的——说当年祁门有个预言家,称“祁山小邑,一书院有二宰相在焉”
。
就是说汪伯彦的英才小学将出产两个丞相,后来汪秦师徒果然都当了南宋总理。
汪伯彦当过集英殿修撰,真才实学是有的,以秦桧的天资,青出于蓝是肯定的了。
到后来秦桧的议和政策和乃师汪伯彦差相仿佛,不对,是有过之无不及。
秦桧和蔡京一样都是书法家,都是因为名声太不堪而不大被承认的书法大家。
不过也有不少书法界人士认为宋体字就是秦桧发明的,是以赵佶的瘦金书为蓝本改造的变体,之所以后来没叫“秦体”
的原因就不用解释了吧。
假如真有这回事,秦桧的鬼魂看到八百多年后的报纸上的标宋一定会很自豪的:切,这专利是老子我的。
至于诗词,秦桧留下的我只见过一首半,这在遍地词人的大宋也是个怪现象,即使蔡京也留了好几首呢。
合理的解释只能说与人品有关。
鉴于此,后世的文人大师们得小心了,别看你现在著作等身,百年后谁知道能留下几个字呢?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狲王。”
这半首诗据说就是秦桧早年在老家教书时写的。
当时还没参加高考的秦桧也跟恩师汪伯彦一样,坐馆教书,赚点束脩贴补家用,日子过得也就刚温饱的水平。
所以写出来的诗也没啥气象,志向更谈不上远大,觉得哪天能有三百亩水田种点水稻,除了交公粮还能卖点,当个小地主,够吃够花就行,反正是不愿意当这破老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