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严嵩
banner"
>
明·严嵩【赐太液乘舟】兰舟演漾水云空,花叶田田岛屿风。
棹入琼波最深处,玉楼金殿影西东。
明·无名氏【京师人为严嵩语】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严嵩,字惟中,明江西分宜人。
如今分宜还存有严氏宗祠,严嵩大名赫然在列,享受着子孙的香火。
据说《打严嵩》这出戏在哪演都没事,到分宜就不行,有多远轰多远,跑得慢的说不定还要承受严氏子孙的拳脚。
分宜人认为严嵩好的原因很朴素,据严氏家谱记载,严嵩当年花了不少银子在分宜修了几座桥,也曾造福桑梓。
俚语说“修桥补路瞎眼”
,很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就眇一目,俗称独眼龙。
严嵩的父亲叫严准,没功名的穷秀才一个,靠教小朋友读书维持生计。
少年严嵩是个读书种子,别的孩子还尿炕的年纪他就能作诗了。
他叔叔也是一秀才,曾被七岁的严嵩揶揄了一番。
当叔叔的出了个上联,说“七岁孩童未老先称阁老”
,侄子对的是,“三旬叔父无才却做秀才”
,非常狠,他叔脸皮若薄点儿,说不定就抹脖子上吊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条下联充分说明,严嵩是个狠角色。
有关对对子的典故还有一则,说是分宜的地方官曾出一上联:关山万里,乡心一夜,雨丝丝。
严嵩对的是“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
——上联是官员缱绻思乡,属于朦胧派的;严嵩的下联变了味,改颂圣了,属于马屁派的宏大叙事,非常主旋律,比父母官的上联要政治正确得多。
假如我要是那个官儿,恐怕要哆嗦了,朦胧派碰上主旋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万幸的是,小严同学还是个蒙童,离他掌权柄的日子尚远。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六岁的严嵩二甲进士出身,被选为庶吉士,两年后进翰林院编修,绝对前程远大。
不过一年后他爷爷和母亲相继去世,严嵩只得丁忧回家守孝。
这一守整整守了八年,本来两年多就够了,不过那时正值大太监刘瑾擅权跋扈,回去当官的话假如不投靠阉党,很难生存。
另一原因因为严嵩是江西人,有个叫彭华的江西官儿曾经得罪过权臣焦芳,后者衔恨,跟吏部的人都打了招呼,提拔谁也不能提拔江西人。
严嵩比较知趣,既然改不了户口,冒险出山不如暂时蛰伏。
这八年严嵩利用得很好,跟朋友喝喝酒,做几首田园诗,居然还得到了大儒李梦阳的表扬:“如今词章之学,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
正德七年(1512年),严嵩接了个私活,帮袁州地方官修了《府志》,在文本体例上有大胆创新,在当时文坛大获好评。
行文至此想起白居易那首“试玉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
是啊,严嵩要是这时候挂了,留下的就是名士的清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