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基金为什么“偷吃”
净值
banner"
>
2021年,股市行情整体向好,也带动了一波基金行情,于是很多人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基金,基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而随着参与的深入,问题也相继出现,很多人都在抱怨:为什么实际净值比市场预测的估值低?为什么收盘之前还是红的,收盘之后变成绿色了?总结来说就是,基金在“偷吃”
净值。
基金估值是指根据公允价格计算基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终确定基金的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的过程。
基金估值是根据季报的持仓来计算的,估算的数据并不代表实际净值,只是供市场买卖的一个参考。
有时候会出现估值涨得多,而净值涨得少的情况;有时则会出现估值是涨的,而净值是跌的情况。
估算基金净值主要是为了分析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一般来说,基金估值越高,泡沫越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高;而如果基金估值低,则说明具备投资价值,获利概率较大。
而基金净值是将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后的所得,基金公司只有在股票收盘后,以收盘价格为准,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净值,一般是在晚上八点才公布。
因此,估值和净值之间有预期和现实的差异,估值只能作为投资参考,不能作为净值。
了解了基金估值与净值的概念之后,大家就会明白这里所说的“偷吃”
,指的其实就是基金估值与公布的实际净值之间的差额。
当这个差额较大时,大家就难免会产生一个想法:基金经理在场内吃掉了那一部分盈利。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产生基金被偷净值的现象,果真是被基金经理“偷吃”
了吗?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1.调仓延迟
如上面所说的,基金估值是根据基金公司上个季度报的股票持仓,并结合基金持仓股票所在板块的指数,按照模型计算得出的,这里面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差。
如果基金经理对持仓进行调整,估值与净值就会有差异,小调整产生小差异,大调整产生大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估值的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盲信。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实时公布持仓,而非要过了一个季度才公布?”
这其实是证监会的要求,目的是防止基金公司进行内部交易、老鼠仓等违法行为。
如果公募基金实时公布建仓情况,私募基金、游资等就有很大可能会跟进买入。
而公募基金的资金数额是非常庞大的,建仓完毕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期间那些私募、游资资金完全可以择机选择高位卖出,这相当于基金拉高股价,其他资金卖出获利,最后这只基金出现大幅亏损。
所以,基金公司只会在季报、中年报和年报中披露基金持仓的详情,目的就是保护基民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