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届 似水流年(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没什么别的原因,那会儿星仔算是他的人。

后来两人闹翻了,原因众说纷纭,这边说修哥恃恩胁报,那边说星爷忘恩负义,旁观者的口水战比当事人的罗生门还要精彩。

其实吧,修哥最重的是人情,最怕负的是义;星爷最重的是电影,最怕负的是戏。

这样完全不同轨的两个人,即便完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到最后弦咬不到一处也实在再正常不过,只是这样的结局难免令人有些欷歔。

李修贤拍《公仆》这年,一个叫张家辉的17岁小伙子加入香港警队做了一名小警察。

五年之后他因为升职无望,一气之下离开警队转投影坛,那么巧进的是修哥的电影公司。

老板既是警察专业户,现实中脱下了警服的张家辉也就很自然地又在电影里穿上了警服。

这时的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年之后自己也会登上金像影帝宝座。

而他凭之得奖的影片是一部警匪片没错,可他饰演的角色却不是勇敢正义的警察,而是一个面目可怖的绑匪。

金像奖不只有张家辉这样在警队郁郁不得志才转行的影帝,还有从警司级别跳槽过来的金像奖永远荣誉会长——陈欣健。

陈欣健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不到30岁就因为屡破大案而积功晋为警司,谁知道这个被无数人看好的明日之星却放着在警队的大好前途不要,竟然辞职转投了娱乐圈。

第一届金像奖上,陈欣健就是司仪。

这年的第四届金像奖上,他又换了个编剧的身份进入提名名单。

陈欣健转行的缘起,是香港警匪片潮流的缘起,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缘起。

1974年香港宝生银行发生持械抢劫挟持人质事件,当时警方在现场的指挥官,就是年仅29岁的陈警司。

第二年,陈欣健以一个行内人的身份,接受了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萧芳芳邀请,为一部由她自导自演、描写警方对付毒贩的电影《跳灰》编写了剧本。

这部电影在1976年上映后大为轰动,全年票房排行第四,香港电影从此真正有了警匪片这一说,更因为这部戏从拍摄手法到剧本情节再到戏中人物都与过去的香港电影有了明显区别,被视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先驱。

然后呢?然后《跳灰》的投资老板就非常有眼光地向陈警司发出了正式邀请,而读书时就爱玩乐队,对这行挺有兴趣的陈警司也就从善如流地转了行。

牛人到哪里都是牛人。

陈欣健做警察是破案高手,进了娱乐圈是编导演全才的多面手,做DJ做的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做司仪也是从金像奖主持到香港小姐大赛。

他也没忘记老本行,时常在电影里以旧日身份与观众见面。

李修贤是冲锋陷阵的基层警察专业户,他则是坐办公室的高层警司专业户。

只不过,他这个警司的形象往往远没有李sir高大正面。

电影里的陈警司,往往不是贪财就是怕死,不是刚愎就是怯懦,没几分英明神武,时不时“囧囧”

有神。

他自己当年供职警队时如果真是那副德性,真是令人想破头也不解他究竟是如何年纪轻轻就当上警司的。

总体来说,第四届金像奖的入围者来历、背景相当五花八门。

有李修贤这样名家高徒根正苗红的,也有陈欣健这样半路出家天赋异禀的,提名名单里出现张艾嘉等台湾人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鲜的是这年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外国人喜多郎,跟本埠牛人黄霑争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

谁想到最后谁都没捞着,中日两位才子一块儿输给了一位佳人——著名词人林敏聪的姐姐,本身也是著名音乐人的林敏怡。

更新鲜的是,这年的金像奖第一次把影后的殊荣颁给了一位来自内地的女演员——《似水流年》的女主角斯琴高娃,可惜她没能亲自到场领奖。

事实上,她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获了奖,还是过了好些日子才从新疆的一张报纸上看见这一消息。

在那个香港与内地隔阂多多的年代,斯琴高娃甚至连自己获奖的消息都难以及时收到,又怎么会出演这部香港电影,更一举摘下影后桂冠呢?

这要从《似水流年》的出品方青鸟影业公司说起。

本届金像奖上,青鸟影业大获全胜,一部《似水流年》夺得了六个奖项,包括分量最重的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两个大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息桐我在聊天群模拟长生路女配修仙要佛系LOL之战神崛起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我能制造副本嫁金钗福气农女有空间儒道至圣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医判黄泉过阴人全球巨星从龙套开始我真的不想吃软饭娱乐大忽悠全民进化时代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网游之全球问道出狱后,首富老公逼我生三胎华娱从奥运冠军退役开始永续之镜诸天之从新做人造化图斗罗之我的无敌罗三炮我在大明养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