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十三章 叔孙通式的人物(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文中分析出红军与民众结为一体的严重性,而出以辣计,“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

对贫穷困苦无辜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活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样,渐使匪区民众脱离共产党,不为共党所左右。

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

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严厉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投诚者,则予宽大,实行剿抚兼施”

第五次对苏区的“围剿”

中,政治空气剧增,终于,迫使红军黯然西去。

太平军起义后不久,据永安约八个月之后,广西官军在清廷严责之下,以数倍之敌,将洪杨包围。

太平军无奈,乃往湘、鄂攻窜。

在一种逃命兼拼命的思想支配下,一路上钻隙突穴,飘忽若疾风暴雨,行动如流矢奔驹,其锋锐不可当。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分析说:“正面官军如躲避不了,也只死守城池和险要,或旁敲侧击,绝不正面堵截。

在这一公式之下,则流寇一起,便滚起雪球,如入无人之境。

尾随官军也养寇自重……提督向荣的不断升迁就是个好例子。”

(《太平洋天国故事再检讨》)

红军长征,一路向西,实行战略大转移,经过许多省份,与粤、赣、湘、黔、滇、川、陕、甘各省军阀相冲突。

红军是革命播种机,当然比太平军影响更大。

而各省军阀在本省所采取之战略战术,也是只守不堵;各省军阀之间,却是以邻为壑,又是只追不堵,出省便算交代。

红军转移后,蒋介石严令各省军阀剿击,红军到达四川会理时,蒋介石更是亲自飞临会理上空,给川军刘元塘空投委任状、嘉奖令,加委他为中将,使其更加卖力。

各省军阀也自作聪明,结果搞出一套“大历史”

的聪明误。

1933年春,蒋介石委任川军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主剿红四方面军,在巴山南麓布开阵势。

此地本属杨虎城陕军防区,蒋以为红军会进甘肃天水,乃将杨部主力三十八军调往天水,而将陕南防区交给胡宗南的第一军。

本来,夹击巴山红军应由胡宗南承担,但小脑发达的蒋氏却舍近求远,将三十八军与第一军调防,意在借刀杀人。

杨虎城遂进退维谷,第三十八军少校参谋武志平向杨虎城的高级谋士杜斌丞献计:“向杨总指挥进谏,与红军秘密联络,互不进犯。”

(参见《解放军报》1999年10月23日披露的细节及杨虎城手谕)

其后武志平即作为杨部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的特使,与徐向前、陈昌浩、傅钟直接联系,订立巴山协定,更将药品、枪械、纸张、无线电器材运往苏区,解放后,武志平任国防院参事,卒于1999年。

蒋介石在老牌幕僚如杨永泰等人的参谋筹划之下,使权谋,用诈术,渗透离间,威胁利诱已成习惯,其人过分自信,以为每策必售,焉知聪明过头,视红军为流寇,殊不知红军葆有共产国际背景,为历史之羽变。

而世事循环无端,聪明循环至一定方位,恰与愚蠢等同。

结果,蒋介石为杨永泰所误,军阀以短视为聪明,不管实情是否牛皮灯笼,照着外面漆黑,导致自家处处丢分。

这和经济专家处理财政类似,若以筹码不够,乱发钞票,惹得恶性通货膨胀,一样是不治之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神秘支配者超神大掌教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绝品神医混都市穿成男团女经纪人,我带飞小鲜肉我的萌妃是大佬全球轮回之我锤爆了全世界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某剑魂的无限之旅学渣被家访,老爹竟是文坛巨佬太古剑尊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修仙道无境小心,前方高能超品修仙小农民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夫君位极人臣后什么都会的仁王君撼宙帝尊足球豪门开局就是死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