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郭寄峤的情形,和舒适存、赵家骧也有类似。
他先上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然后再上陆军大学、国防大学将官班深造,改换出身的门庭。
1929年任第45师参议,抗战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参谋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亦曾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抗战后期一度脱离参谋席位,出任过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
抗战胜利后转任国防部参谋次长。
1949年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政副长官。
20世纪30年代初,他辅佐卫立煌,后者就是看中他的系统军事修养,担任卫立煌部参谋长,长达10年,他随卫立煌升迁而升迁,对其军事指挥影响极大。
他在西安事变中被扣押,后来他分析西安事变的原因,也颇具一等幕僚的眼光。
其要点,一是东北军入关后受歧视而待遇也低,故生发不满情绪;二是红军在陕甘宁地区被围而东临黄河绝地,乃对张、杨统战,而统战又取得良好效果。
抗战初期的防御战,因日中军力的悬殊,郭寄峤强调本军的工事构筑,在错落工事上建立侧防交叉火力网,诱敌而歼灭之,这是因武器的整体落后想出的转圜办法,颇为奏效。
卫立煌秘书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中写道:“郭寄峤每天上午八点上班,除掉中间回家吃两顿饭,一直忙到夜晚十一二点,一手握着电话机听汇报,一手拿着一杆寸楷毛笔批公文,批完了随手扔到地下,旁边就有一个副官恭恭敬敬地蹲下去拾取。
下级人员有什么事情来请示,郭寄峤一手握着电话机不放,一手握着毛笔不放,简单明了地向来谒者答复几句,不一定都合理,但和当时别处许许多多糊里糊涂的国民党军官和参谋人员比较,的确表现得强干,高人一筹。
蒋介石在武功军事会议上当众表扬他为‘标准参谋长’。”
郭氏著有《边疆政策之研究》《边疆与国防》《我国历代边疆地区各民族之迁徙与衍化》等书。
不过他在大陆易手的时节,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他长于谋划的大参谋的本色。
1948年秋,他在甘肃省主席任内,就和马鸿逵言语不睦。
后者问他:补充援榆林之役伤亡八千人之新兵,何时拨出?他竟回答说“汉人不替××当兵”
。
马鸿逵一向主张泯除民族界限,息争为国,他说“不意郭氏以肩负省政重任之封疆大吏,竟尔挑拨民族情感,制造乱源。
鸿逵以与素志相违,难以协力合作,亟思勇退。”
(马鸿逵《给马步芳的一封公开信》)当此撤守的真空时期,大家本应以同舟共济的大义,通力合作,以挽危局。
不料最杰出的参谋也惶急而口不择言。
指挥失度,而使壮士离心,宵小得逞,令人扼腕。
马鸿逵早在前清宣统三年,于陆军学校读书时,年方弱冠,即加入同盟会,当时凡与政治有关者,袁世凯均勒令加入其所控制的共和党,鸿逵虽数次被迫,但始终严拒加入。
嗣奉孙总理令派赴甘肃,与多位志士一起,乔装高丽人,共同从事革命工作。
戎马半生,曾参加抗战,建立殊勋。
而在此危难关头,郭氏未能将地方势力调试到一个较为融洽的地步,并非不可为,虽然大势掣肘,但其个人鲁莽灭裂,终令人事向相反方向滑落。
马鸿逵认为郭寄峤是陈诚的人马,实则郭氏也是胡宗南的好友。
保护胡宗南,或给他一个下台的台阶,算是郭氏最后的幕僚作业。
据说他曾直接向蒋介石说:“送一名大将给敌人做俘虏,既违反了战争利益,也违反了指挥道德。”
蒋介石似有所触动,才默许派飞机到西昌接回胡宗南。
参谋的危局和宿命
曹聚仁以为,蒋介石应该让毛泽东给他发一枚大勋章,要不是他自己到北平指挥战事,关外何至于糟到这步田地。
东南人士以为可以划江而治。
曹聚仁说,蒋介石对于华北局面,素来以甲制乙,以丙制甲,以乙制丙,这样一种苦迭打政策,傅作义以守坚城出名,在平津被围之前,蒋氏对他不放心,直到北平听见了炮声,傅作义才有军政控制大权。
平津围城,只留了傅作义做一个可怜的孤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