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3、高适: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banner"
>
史上最穷官三代,草鞋都穿不起,只能做乞丐去讨饭,最后靠军功逆袭封侯,爽文都不敢这么写呀。
有些人出生在罗马,有些人天生就是牛马。
高适出生时,家里穷得只能喝西北风,为了填饱肚子,他只能和家里人一起去街上乞讨过日子。
有人的穷是因为祖上穷,没留下财产,可高适不一样,高适的祖上可是风光过的。
高适的爷爷高侃是唐朝名将,可惜后辈不争气,爷爷去世后,家里没一个能顶事的人,所谓富不过三代,到了高适这一代时,家里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祖上的荣光与社会资源,高适是一点没享受到。
可人穷志不穷呀,高适心里一直有光复祖上的理想,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脑瓜里都是拜将封侯的理想。
他坚信祖辈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得到。
于是二十岁这一年,他带着理想来到长安,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以此来养活自己,然后一步步图谋高升,最后成人生赢家。
可长安不相信眼泪,多少才子在这里栽了跟头呢,高适没有混明白,只能伤心的选择离开,继续过四处飘**的日子。
但唐朝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和长安一样富裕、一样充满机遇。
大家饶了一圈,还是会再回到长安,毕竟天子脚下才是权利的中心地带。
高适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在长安也没有住的地方,找工作更不顺利,长安的房价又高的很,高适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人,只好灰溜溜的离开长安。
这个时候的高适,绝对想不到自己以后能在长安呼风唤雨,现在的他只能游**在梁宋等地,并且选择了物价和房价都很低的宋城定居。
哪怕生活在物价如此低廉的地方,高适还得去要饭,他偶尔钓钓鱼种种地,但都不能裹腹。
生活的窘迫没有压倒高适,在宋城生活的日子里,高适依然没有放弃读书。
只要是空闲时间,他都要拿着书看,即便是去乞讨的路上,也不忘记学习知识。
就这样过了几年,高适觉得自己已经晓通古今,可以再次出门历练。
他来往于燕赵等地,想投靠朔方副节度使和幽州节度使做幕僚,并且在这个时期写了很多诗。
朝廷再次开办科举考试,高适不肯放弃理想,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公务员考试。
考试之前,高适意气风发,他认为自己如此优秀,还不轻松拿捏这次考试,高低做个官潇洒一下。
但是现实是骨感的,理想是丰满的,结果就是毫无惊喜,他还是落榜了。
来长安前,自信满满。
离长安后,自卑满满。
三十五岁时,没房没车没存款的高适,只能再次回到宋城生活,在返回宋城的路上,他写了一首轰动整个文坛的边塞诗歌《燕歌行》。
只可惜作品红,人却不红,他没能靠着这首诗吃到流量的福利,还是一直屈居在宋州,过着穷困撩倒的生活。
不过生活总不可能永远这样波澜无惊,他四十岁时在睢阳时,遇到了从洛阳过来旅游的文化红人,这一遇还直接同时遇到了俩个,都是自带流量的大明星:一个叫李白,一个叫杜甫。
这可是当时唐朝文坛最炙手可热的才子啊,也是唐朝诗歌创作的风向标,这次的偶遇对几个人的命运都有影响。
李白和高适的年纪差不多,都比杜甫大上十来岁,但是他们之间却能聊得来。
此时的李白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再游历山水,杜甫也因公务员考试失败而出来散心,三个人都没学历,也没正儿八经的工作,只剩下有感赋诗的才华了。
三个人如同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见如故,一起喝酒,也一起作诗,聊不完的理想,吐槽不完的官场。
反正三个人都觉得,我这么有才华,朝廷就是闭眼装作看不到,而且看不到也就算了,理想还是要有的,要不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高适和李杜过了一段忘记官场,忘记烦恼的快乐日子后,也挥手分别了,毕竟人生不能一直这样荒唐下去,每个人都要自己的路要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