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能就是因为生活上的窘迫,才让人的自尊更加敏感。
吃不饱、穿不暖,可又冻不死。
贫苦的日子会让孟郊不喜欢与人交流,社交的背后是资源交换和金钱成本,这些孟郊都没有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背景,所以学会独行独往。
不过韩愈不一样,他们在性格和理念上出奇一致,在写诗上孟郊算是前辈,可后来还是韩愈极力推崇孟郊,只要孟郊发新的诗文,韩愈马上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各种层面上鼓励孟郊,才让孟郊在文艺界立住脚。
转过年来,孟郊不相信自己会输,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远超过考试要求,考一个进士应该得心应手,不应该失败才对。
所以他马上参加了下一年的考试,可结果还是失败。
不过更让人难过的是韩愈上榜了,自己的失败固然可喜,可朋友的成功更让人倍受打击。
况且孟郊的自尊心这样强,他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再次落第,加上人已经过了中年,人生已经走了大半,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孟郊开始羡慕路边的小花,起码还有太阳的怜悯,他的人生连光都照不进来,这人间连一片云都不给他。
他对唐朝的考试制度很失望,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唐朝已经恢复不到往日的盛况了。
其实回头看,唐朝历史中的大诗人,几乎没有几个人是一次高中的,大概都要磋磨好几年才能金榜题名。
孟郊心中很难受,于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游终南山,他看见这些人整日修仙论道,过得日子那叫一个快活,突然间顿悟,自己这是何苦呢,整天抱着一本书苦读,身上还没有银钱,连吃饭都成问题。
即便是考上了又能怎么呢,无非是做个小官,消磨几年时光,人也去了,这一辈子活得毫无意义了。
他写了很多诗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痛苦,他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他被考试伤透了心。
这不就是考高成绩不理想的你,哪怕工作几年后,还会对当初的成绩久久不能释怀嘛。
孟郊就是这种心情,他不想回忆痛苦的过去,所以不想再参加科举考试,这辈子就这样混沌过去得了。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最能看透人性,他写了很多关于人生和命运的诗句,只有韩愈认为写的好。
其他人估计只觉得这个人真聒噪,考不上就考不上,只有你一个人唠唠叨叨和一个怨妇一样。
可孟郊的母亲对他循循善诱,还是起到帮助的,孟郊蛰伏几年后,决定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孟郊是个大孝子,怎么肯让母亲伤心呢,其实家里生活十分困难,难以支付他考试的费用,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孟郊囊中羞涩,却不肯说出口,母亲自然知道他的窘境,他身上的衣服就是他母亲一针一线缝处理的,这才有了件勉强得体的衣服穿。
孟郊原本对这次考试不抱希望,可结果喜出望外,他竟然考上了。
此时的孟郊已经四十六岁,他成为大唐预备官员。
高兴之余又写了很多诗,也对朝廷刮目相看。
原来朝廷还是能鉴别人才,也不是全靠关系才能当上官,只要自己肯努力,未来的大唐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这一天,阳光照了进来。
年近五十的孟郊还是太幼稚了,考上进士是一回事,做官又是另一回事。
等来等去,朝廷也没有安排孟郊官职。
等到五十岁这一年,孟郊才等来个县尉的小官,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命运真是兜兜转转的轮回。
官职虽然不大,但总算是能糊口,母亲不用再劳作,可以跟着他一起生活。
也就是这个时候,孟郊写出了举世名作《游子吟》。
不过孟郊没有柳宗元那份心性,柳宗元心中不平可知道造福百姓,孟郊喜欢摆烂和摸鱼。
他很少去处理公务,每日骑着毛驴到处走,写不出诗就不能出门,在家里抓耳挠腮的想。
也因为这个缘故,他们给孟郊取了一个外号“诗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