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为在那里,他可以不再见到一张人脸,也不再从人们的面部表情中觉察到对他罪行的责难。
南辕北辙,孤独比社会更可怕。
他自己的顾虑只能给他带来痛苦灾难,忧郁预示着不可想象的折磨和毁灭。
对孤独的恐惧迫使他回到社会中去,他又来到人们面前,令人惊讶地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羞愧万分、深受恐惧折磨的样子,以便从那些真正的法官那里求得一点保护,他知道这些法官早已一致作出对他的判决。
这就是宜于称为悔恨的那种天生的情感;也就是能够使人们产生畏惧心理的一切情感。
这些情感包括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对行为的后果感到悲痛;对受到自己行为损害的那些人心怀怜悯;以及想到所有正常人都会自然爆发的愤怒而产生的对惩罚的恐惧。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慷慨仗义,不是因为轻率的想法而是因为某个正当的理由,那么他会认为自己能够的都爱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的爱戴和感激,由于对它们表示同情,所以在心里,他有一个肯定的信念:他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赞赏。
当他以公正的旁观者的态度回顾自己最初的动机时,可能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并为想象中的裁判和赞许而欣喜。
从不同的方面来看,他的行为都符合人们对正常行为的期待,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充满了快乐、安祥和镇静。
他和所有的人都友好和睦地相处,并带着自信和称心如意的心情看待他们,确信自己已成为最值得同胞尊敬的人物。
所有这些感情结合起来便成为了对优点的自觉,或者说认为自己应当得到回报的意识。
第三节 论这种天赋的作用
事实确是如此:人只能生存在社会之中,是因为天性使然。
人类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处于一种需要帮助和帮助的情况中,与此同时面临着伤害。
在人们能够相互感激、友爱、尊敬及相互帮助的地方,社会必然兴旺发达,且人人充满愉悦的人情。
感情和热爱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互相行善的大家庭中。
然而,即使这种必然的帮助不是出于慷慨和无私,即使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缺乏相互的感情和热爱,即使这一社会并不能带来多少愉快和幸福,它也不可能会消失。
凭借公众对其效用的认识,社会可以像它存在于不同商人中间那样在人们互相缺乏爱和关心的情况下存在着;而且,即使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没有人必须负有任何责任,或者必须要对别人表示感激,社会依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评估,通过全然着眼于事实利益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护下去。
但是,社会不可能永远存在于那些互相伤害和损伤的人中间。
当彼此之间开始互相伤害,互相产生敌意和愤恨时,一切的社会联系都会被剪断,它所维系的每个成员好像也会由于他们之间感情的不和谐或者对立而变得越来越疏远。
根据常理,如果强盗和凶手之间存在一些交往的话,他们肯定至少不会去打对方的主意。
所以,说正义是社会的基础,要比说仁慈是社会的基础来的确切。
虽然没有什么善良之心,社会也是能存在于一些不那么令人愉悦的状态之下,但是不义的横行必定会导致它的毁灭。
因此,虽然上帝利用人们想得到报答的这种快乐的意识,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但是他并不认为在这种善良被无视的情况下,是有必要利用人们害怕得到惩戒的意识来保证和强制人们行善积德。
行善并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而是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所以没有必要强迫他人,只需要做出劝诫。
反过来,正义却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主心骨。
如果主心骨松动的话,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必然会轰然崩塌。
在这个世界里,如果允许我这么说,维护和建造社会好像受到了上帝的特别关注。
所以,为了使人们遵从正义,上帝在人们心中培养了那种害怕违反正义和恶有恶报的心理,它们就像是人类的伟大卫士一样,惩戒罪犯,抑制强暴和保护弱者。
纵然人的天性富有同情心,但是同他们自身相比,对于那些和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的人,几乎是不抱同情的;一个只是他同胞的人的不幸,比不过他们自身哪怕是微小的便利;他们很想去故意伤害别人,而且恰好有很多**促使他们那么做。
所以,如果在被伤害的人的自我防护过程中没有在他们中间确立这一正义原则,也没有使他们慑服,然后对他们的无辜和清白感到敬畏的话,他们就必然会像野兽一样对他发动攻击;所以一个人去参加多人集会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狮子的洞穴。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工具都经过极其精妙的调整,以适应所需要的生产目的。
在自然界,植物和动物肌体功能的巧妙安排是以两个目的为前提的,即维持种的繁衍和个体的生存。
然而,在研究其运动和结构时,依然要将其效用和最终因由区别开来。
血液的循环、食物的消化和各种体液的分泌,都是为了达到维持生存这个伟大的目的,但是我们却从来不根据它们产生效用的原意去说明,也不对消化和循环的目的抱有什么看法。
钟表的齿轮都被轻巧地校准以便更好地指示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