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大家知道,当对于快乐的热爱促使我们去做我们所不赞成的事情时,我们常常对自己生气,我们常常成为自我憎恨和愤怒的对象;人类天性中的这个易怒部分就这样被呼唤来帮助有理性的**战胜由欲望引起的**。
当我们天性中所有三个不同的部分彼此完全和谐一致时,当易怒的**和由欲望引起的**都不去追求理性所不予赞同的任何满足时,当理性除了这些**自愿做的事情之外从不下令做什么事情时,这种幸福的平静,这种完美而又绝对和谐的灵魂,构成了用希腊语中的这样一个词来表示的美德,这个词通常被我们译为自我克制。
但是,它可以更合宜地被译为好脾气,或内心的冷静和欲望的节制。
根据柏拉图的道德学说体系,当内心那三种功能各自限于恰当的职能,并不企图僭越任何其它功能的职能时;当理性占支配地位而**处于从属地位时;当每种**履行了它自己正当的职责,顺利地和毫不勉强地,并且所用的力量和精力之程度同它所追求的目标的代价相适合地,去尽力达到自己正当的目的时,就产生了正义。
这是四种基本美德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美德。
那种完美的美德,行为的最大的合宜性——在古代毕达哥拉斯的一些信徒之后,柏拉图把它称为正义——就存在于这个体系之中。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希腊语中表示正义的那个词有几个不同的含义。
据我所知,所有其他语言中相对应的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在这几个不同的意义之间必然有一些天然的类似。
有一种意义是,当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没有给予旁人任何实际伤害,不直接伤害他的人身、财产或名誉时,就说对他采取的态度是正义的。
这种意义上的正义我在前面已有所论列,对它的遵守可能是迫于强力,而对它的违反则会遭到惩罚。
另一种意义是,如果旁人的品质、地位以及同我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恰当地和切实地感到他应当受到热爱、尊重和尊敬,而我们不做这样的表示,不是相应地以上述感情来对待他,就说我们对他采取的态度是不义的。
虽然我们没有在任何地方伤害他,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力为他做些好事,不尽力去把他放到那个公正的旁观者将会乐意的位置上,在这第一种意义上,就说我们对同我们有关的具有优点的那个人采取的态度也是不义的。
这个词的第一种意义是同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学派所说的“狭义的正义”
相一致,也同格劳休斯所说的justitiaexpletrix相一致的。
它存在于不去侵犯他人的一切,自愿地做我们按照礼节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之中。
这个词的第二种意义是同一些人所说的广义的正义相一致,也同格劳秀斯所说的justitiaattributrix相一致。
它存在于合宜的仁慈之中,存在于对我们自己的感情的合宜运用之中,存在于把它用于那些仁慈的或者博爱的目的,用于在我们看来最适宜的那些目的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正义包含了所有的社会美德。
然而,正义这个词有时还会在比前两者更为广泛的另一种意义上被使用,虽然这种意义同第二种意义非常相似。
据我所知,这第三种意义也是在各种语言中都具有的。
当我们对任何特定的对象似乎并不以那种程度的敬意去加以重视,或者并不以那种程度的热情——这在公正的旁观者看来是应得的或当然宜于激励的——去追求时,在这第三种意义上,我们被说成是不义的。
这样,当我们没有对一首诗或一幅画表示充分的钦佩时,就被说成不公正地对待它们,而当我们对它们的赞美言过其实时,则被说成赞美过分。
同样,当我们似乎对任何同私人利益有关的特定对象没有给予充分注意的时候,我们就被说成对自己不公正。
在这第三种意义上,所谓正义的含意同行为和举止的确切的和完美的合宜性无异,其中不仅包含狭义的和广义的正义所应有的职责,而且也包括一切别的美德,如谨慎、坚忍不拔和自我克制。
显然,柏拉图正是在这最后一种意义上来理解他称作正义的这个词的。
因此,根据他的理解,这个词包含了所有尽善尽美的美德。
以上就是柏拉图对美德本质的说明,也是对为赞美的适宜对象的内心性情的说明。
按照他的说法,美德的本质在于内心世界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灵魂中的每种功能活动于自己正当的范围之内,不侵犯别种功能的活动范围,确切地以自己应有的那种力度和强度来履行各自正当的职责。
显然,他所说的在每一方面都同我们前面对行为合宜性所作的说明相一致。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美德存在于理性所养成的那种平凡的习性之中。
他认为,每种美德,都介于两个相对应的邪恶之间的某种状态。
在面对某种特定事物和特定条件的作用下,这两个相反的邪恶中的某一个因太过分、另一个因太不足而使人感到不快。
于是,坚忍不拔或勇气就处于胆小怕事和急躁冒进这两个相反的缺点之间的中间状态。
这两个缺点,在引起恐惧的事物的影响下,前者因过分、后者因不足而使人感到不快。
于是,节俭这种美德也处于贪财吝啬和挥霍浪费这两个恶癖之间的中间状态。
这两个恶癖,前者对自身利益这个对象的关心超过了应有的程度,后者则是关心不够。
同样,高尚也处于过度傲慢和缺乏胆量这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前者对于我们自己的身分和尊严具有某种过于强烈的情感,后者则具有某种过于薄弱的情感。
不用说,对于美德的这种说明,同我们前面对于行为合宜与不合宜所作的说明,是完全一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