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辛格的这一提法是否能给我们热衷于追求先锋、主义、流派的青年作者一种新的启示。
答:对,好多人一直没有从现代主义的深渊里爬出来的原因,就是他们并非真的和卡夫卡一样从灵魂的意义上被困其中,却死死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抓住现代主义艺术原则。
殊不知方法论来源于价值观,形式是内容之河流成的形状。
你必得先真实体验你所处的精神处境,然后你阅读大师,必先阅读他的灵魂,而后才是他的方法。
问:辛格说他宁愿读19世纪古典作家的作品,而不看毫无文学价值的侦探小说。
他认为一篇故事应该富有趣味性以及让人一读就放不下的魅力。
您怎样看“趣味性”
在一篇故事中的作用?
答:趣味就是生活,就是生活本身,没有比生活本身更有趣味的了。
辛格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他熟悉的生活。
人类的文学长河中,只有少部分的作家把两个原则体现在创作中:即生命和生活。
大部分作品的构成是:思想和现象。
生命中有思想,但思想不是生命。
人类的理性一旦和真正的生命信仰脱钩,就会显得很抽象和无力,它所统率的事实就不是生活,而是思想组织的事实碎片。
但反过来,完全的生活原生态也不是真正的生活,那是软弱的人类在生活进程中频频出错的事实片断。
那究竟什么才是我说的生活呢?就是被信仰和真理纠正的事实,就是生活。
辛格描述的就是这种由生命统率的生活。
它的趣味性一直被维系在生命的原则上,不会出现无聊的倾向。
问:辛格说他在写一篇故事之前,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得有个情节;第二得有写那个故事的愿望,或者说**;第三得有一种幻觉,认为只有自己能写出那样一个故事来。
写完后,“我就把它交给读者”
。
请结合您的创作体会谈一下与辛格三条件的异同。
答:我理解,情节:就是我上面说的生活,是事实。
愿望:就是人的**,是创造力,是人的看法。
幻觉:就是神的灵,是通灵,是神对事实的纠正和控制,作为一种托附,它只对这一个作家启示和说话。
所以辛格认为只有他能写出这个故事,显然,这是指内在托附说的,因为不受纠正和控制的事实只是一些碎片,谁都能说说,写写,它是胡言乱语,所以无关紧要。
从这点上看,作家只听里面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