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气息,要知道,没有这样的情怀,是产生不了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代表性作品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选择了《社戏》。

北:《社戏》是中国中学教材的经典篇章,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我一直把它当作散文,一直无法认同它是小说,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感受。

你的小说创作也有散文化的特质,你喜欢这篇小说,是否与此有关?

迟:我想这有“先入为主”

的观念在一般读者的脑子里作祟,如果《社戏》标明的作者不是鲁迅,而是沈从文,也许大家会说:沈从文的《社戏》真是好小说啊,闲散却不乏韵致,抒情而不乏深刻。

但因为大家骨子里对鲁迅有“另外的”

认同,《社戏》就因为散文化的倾向而备受挑剔了。

可我觉得写这样一出乡间的童年的“社戏”

,没有“散文化”

为其做着底调,《社戏》也就没有味道了。

有一类小说是要“散”

才能出味道的,《社戏》正是如此。

我个人既偏爱《孔乙己》《阿Q正传》,也喜欢《社戏》,前者如同大餐,而后者如同大餐后的一杯清茶,不可或缺。

北:你选择《社戏》,可见《社戏》的经典价值在你心中的地位。

你对《社戏》的“发现”

和挚爱在什么时候?是中学时代、文学青年时代,还是成名之后?它对你的写作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今日重读是怎样的一种“社戏”

“情结”

?《社戏》在鲁迅的作品中占着怎样的一个地位?

迟:我读中学的时候,《社戏》还没有进语文教材。

那时教材中有《雪》《药》《故乡》《风波》等作品。

我还记得老师讲《药》的结尾(就是坟上的一圈红白的花和那只先是在树上伫立、后来一耸身飞向天空的乌鸦)时慷慨激昂的样子。

我对“引申”

的意义一贯难以领会,直到如今。

也许由于这过度的“引申”

含义的讲解,把鲁迅小说的趣味性给无形地忽略了,这也暴露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

象征意义不是不可以谈,但把它们上升到一个冰冷的“高度”

后,小说的艺术性也就受到了侵害。

而中国的批评家,对鲁迅作品的思想性的深究也甚于对其小说艺术性的研究,这造成了一部分人对鲁迅作品的曲解和误读。

我接触《社戏》较晚,那是在大兴安岭师专任教的时候。

我给中文系的学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这样逼着我比较系统地读了一系列三四十年代作家的作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息桐我在聊天群模拟长生路女配修仙要佛系LOL之战神崛起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我能制造副本嫁金钗福气农女有空间儒道至圣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医判黄泉过阴人全球巨星从龙套开始我真的不想吃软饭娱乐大忽悠全民进化时代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网游之全球问道出狱后,首富老公逼我生三胎华娱从奥运冠军退役开始永续之镜诸天之从新做人造化图斗罗之我的无敌罗三炮我在大明养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