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此矫时惩弊之权法,非经国不刊之常典。
今吏部之法蹙矣,不可以坐守?弊。
臣请五品以上及群司长官、宰臣进叙,吏部、兵部得参议焉;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听州、府辟用。
则铨择之任,委于四方;结奏之成,归于二部。
必先择牧守,然后授其权。
高者先署而后闻,卑者听版而不命。
其牧守、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察而举之。
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
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
责成授任,谁敢不勉?夫如是,则接名伪命之徒,菲才薄行之人,贪叨贿货,懦弱奸宄,下诏之日,随声而废,通大数,十去八九矣。
如是,人少而员宽,事核而官审,贤者不奖而自进,不肖者不抑而自退。
或曰:‘开元、天宝中,不易吏部之法,而天下砥平,何必外辟,方臻于理?’臣以为不然。
夫选举者,经邦之一端,虽制之有美恶,而行之由法令。
是以州郡察举,在两汉则理,在魏、齐则乱。
吏部选集,在神龙、景龙则紊,在开元、天宝则理。
当其时久承升平,御以法术,庆赏不轶,威刑必齐,由是而理,匪用吏部而臻此也。
向以此时用辟召之法,则理不益久乎?”
天子虽嘉其言,而重于改作,讫不能用。
初,吏部岁常集人,其后三数岁一集,选人猥至,文簿纷杂,吏因得以为奸利,士至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阙员亦累岁不补。
陆贽为相,乃惩其弊,命吏部据内外员三分之,计阙集人,岁以为常。
是时,河西、陇右没于虏,河南、河北不上计,吏员大率减天宝三之一,而入流者加一,故士人二年居官,十年待选,而考限迁除之法浸坏。
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定考迁之格,诸州刺史、次赤府少尹、次赤令、诸陵令、五府司马、上州以上上佐、东宫官詹事谕德以下、王府官四品以上皆五考。
侍御史十三月,殿中侍御史十八月,监察御史二十五月。
三省官、诸道敕补、检校五品以上及台省官皆三考,余官四考,文武官四品以下五考。
凡迁,尚书省四品以上、文武官三品以上皆先奏。
唐取人之路盖多矣,方其盛时,著于令者,纳课品子万人,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人,太史历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太医药童、针咒诸生二百一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备身八十人,备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进马十六人,斋郎八百六十二人,诸卫三卫监门直长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二人,诸屯主、副千九百八人,诸折冲府录事、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人,执仗、执乘每府三十二人,亲事、帐内万人,集贤院御书手百人,史馆典书、楷书四十一人,尚药童三十人,诸台、省、寺、监、军、卫、坊、府之胥史六千余人。
凡此者,皆入官之门户,而诸司主录已成官及州县佐史未叙者,不在焉。
至于铨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选”
。
太宗时,以岁旱谷贵,东人选者集于洛州,谓之“东选”
。
高宗上元二年,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或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谓之“南选”
。
其后江南、淮南、福建大抵因岁水旱,皆遣选补使即选其人。
而废置不常,选法又不著,故不复详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