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立五经博士兴太学(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此以后,公卿大夫和一般官吏,很多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了。

汉朝掌管文教的官员为太常,居九卿首位,原名奉常,是秦朝的官名,汉景帝时改为太常。

汉武帝时期兴办了太学,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

西汉博士多由熟读经书的名流担任,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也有诸科始进或他官迁任的。

博士要求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能够“明于古今”

“通达国体”

汉代太学向来都有“严于择师”

的传统,所以经过严格挑选后的博士多是为人师表、修养高深的儒学大师。

教学的内容则以讲经学为主。

经学大师在专门的学堂讲学,弟子在台下听教诲。

遇到有名儒授课,更是济济一堂,颇有学术气氛。

因为西汉时纸未普及,帛难以承担,主要使用简牍。

由于简牍书写的速度比较慢,而且不便出版,所以大师学说以师师相传,遵循一定的家法和师法,基本依照汉武帝的五经博士的经书为准。

而被选送到太学的学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太常遣派的博士弟子50人,另一部分是郡国选送经太常批准的“得受业如弟子”

的地方派遣生。

这两部分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后要经过严格考核,并按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或被委派到一些其他机构和郡国做属吏,考核不及格的被罢除。

汉武帝之后博士弟子名额逐渐增加,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至1000人,汉成帝末增至3000人,到东汉末竟然增加至3万人。

而太学生的补选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二是由郡国县道邑选送。

选送的条件参照公孙弘奏议,条件不符、弄虚作假的要受惩罚。

另外还有通过考试和按“父任”

入学的。

虽然公孙弘拟定太学生为18岁青年,可实际上既有60岁以上的白首翁,也有12岁的任贤童。

由太常选送的太学生为正式生,享受俸禄,其他途径入学的费用自理。

太学的学生还拥有充裕的自学时间。

学校提倡太学生自由研讨学问,向社会名流学者求教。

这样就为当时造就了相当一大批学识渊博,而且有研究能力的人才。

当时的汉武帝在设立太学的同时还创造了“密封”

试卷的考试法。

这种方法叫“射策法”

,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一种抽签式的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太学生毕业后,能通一艺以上的学生,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就以名闻。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

说明太学生的级别不高,优秀者仅仅就相当于孝廉,学而无成、空手而归的人很多。

太学的兴立,进一步有效地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一般中家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英俊”

之士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总之,汉代太学的创建代表了汉朝兴盛时期的文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葛先生的一往情深开局签到武当山人仙武帝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邪王嗜宠:无赖小公主上瘾无限灾难生存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外室美妾电竞大神太高冷,想撩!诸世大罗我是大渣男[快穿]从火影开始签到云端的世界I云之星魏武侯电影世界交换师我家野王是国服大佬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王者荣耀:打游戏成世界首富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邪王宠妃:绝色娘亲腹黑宝贝小白骨我快亏成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