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与土德相应的数是五,因此“数用五”
,如官吏的印章刻文都用5个字,丞相之印文为“丞相之印章”
,诸卿及郡守、相印文不足5字者,以“之”
字补足。
汉武帝在改正朔、易服色之外,还定官名、协音律、定宗庙百官之仪等,作为国家的定制,永垂后世。
置年号也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重大举措。
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凡记年皆以元、二、三……记数。
如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二年、周平王五十一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政二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始皇帝二十七年,等等。
每个新帝王嗣统,要重新纪年,从元年开始,故称为“改元”
。
每个帝王的纪年,一贯到底,中间不改元。
汉文帝受方士新垣平的迷惑,中间改元一次,称前元、后元,开帝王纪年改元的先河。
汉景帝改元三次,史家称其纪年为前元、中元、后元作为区别。
汉武帝即位以后,因袭父、祖纪年的方式,仍以元年、二年、三年……为数。
到了汉武帝第二十七年时(前114年),主管纪年的官员向汉武帝建议道:“纪年应该根据上天赐降的祥瑞现象来命名年号。
不应当以一、二、三累数计算。”
天子受命于天,在汉武帝统御天下之年,天不断降祥瑞,是对天子政绩的肯定。
以祥瑞命名年号,正是“天人感应”
的表现。
汉武帝认为非常在理,欣然采纳了这一建议。
因为在汉武帝二十五年时(前116年),汾阴出土了一个大铜鼎——鼎是王权的象征。
汉武帝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所以就将出鼎之年定为元鼎元年,汉武帝第二十七年则为元鼎三年(前114年)。
由后向前追,将即位以来的纪年,分别命以年号。
因为自古以来帝王没有年号,初建年号,所以第一个年号曰“建”
。
建元共6年(前140―前135年)。
建元六年(前135年),长星见于东方,光长竟天。
所以第二年改元,二元曰“光”
。
元光共6年(前134―前129年)。
当时汉承秦制,从水德,水德之数为六,六数满则周而复始,因没有明显的“祥瑞”
,因此三元曰“朔”
。
朔者,始也,言更为初始。
元朔共6年(前128―前123年)。
次年(前122年)冬十月,汉武帝巡幸雍,祭祀五帝,获得了一只独角兽,有人附会为“白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