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外,还设有九室,象征九天。
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
巫师们说,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神明台保持了三百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
魏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
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
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神明台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只余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立于台上观赏,仍可遐想“立修基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的古汉风韵。
建章宫北为太液池。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前殿西北,象征北海,占地10顷,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
遗址在三桥镇高堡子、低堡子村西北一片洼地处。
池北岸有人工雕刻而成长3丈、高5尺的大石鲸,西岸有6尺长的石鳖3枚,另有各种石雕的鱼龙、奇禽、异兽等。
池中建有高达二十余丈的渐台。
为了求神祈仙,汉武帝还在池中筑有3座假山,以像东海中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
太液池湖光水色,山水相映,景色宜人,是建章宫中著名的风景区。
池中置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种游船。
汉成帝常在秋高气爽之季与后妃赵飞燕泛舟戏游于湖中。
太液池作为一个大的人工湖,为建章宫提供了大量蓄水。
太液池三神山源于神仙传说,据之创作了浮于大海般巨浸的悠悠烟水之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岸边满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鸟成群,生意盎然,开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
遗憾的是,这座宫殿于西汉末年毁于战火,但遗址至今犹存。
建章宫中的这些建筑,较利用龙首塬建成的长乐、未央二宫更为高大雄伟。
在汉武帝看来,这座新皇宫才能与自己的雄才大略相匹配,才可以作为自己丰功伟绩、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
因此,建章宫落成后,汉武帝索性把皇宫搬了进去,他统治后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兴建建章宫的同时,对长安故城的修缮、改造工程也在大规模地进行。
长安故城南部由于长乐、未央两宫占地已经用尽,连两宫之间都建立了武库,因此,新的工程多半在北部进行。
其中新建明光宫、桂宫及对北工的改建工程最为浩大。
汉武帝一代长安风貌之特色大致体现在这一区域中。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在长乐宫北原北宫属地中兴建了明光宫。
明光宫要比长乐宫小,但与未央宫规模相当,甚至较大一些。
它的具体地点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地望当年在清明门大街以北,宣平门大街以南,安门大街以东,东城墙以西范围之内。
根据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所说,明光宫与长乐宫、桂宫以及未央宫之间皆有阁道相连,构成一个信息通畅、联系便利的整体。
在修建过程中,明光宫继承和借鉴了以前宫殿雄伟、富丽的特点,同时在设计上作了大胆突破:殿宇高大,多柱而少墙,采光条件好,空气流动通畅,穿行殿中虽酷暑也不觉热,视野开阔,登殿台可望渭河,西临西市、东市,长安富庶可尽收眼底,是汉武帝在长安城中消闲避暑的好去处。
明光宫东部与城垣相抵,有宣平门、清明门两大城门与城外相通。
宣平门又叫作东都门,是长安故城东北方向的城门,与宣平门相通的大道,即是明光宫的北界。
清明门是故城东出第二门,由于此外也设有藉田仓,因此又称藉田门。
这里所通大道是明光宫的南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