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泰山举行封禅
banner"
>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由于雄伟挺拔,被称为“五岳”
之首。
在古代,一些功成治就的帝王必须登上泰山,筑土为坛,祭祀上天,以报答上天的功德,这叫作“封”
。
然后,再到泰山下的某一小山,筑土为坛,祭祀大地,报答“后土”
的业绩,这叫作“禅”
。
“封禅”
自春秋战国以后,就被视为是王者应天承运的大典。
古人受地域限制,初以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
在泰山之巅祭天,与天的距离最近,人神沟通方便。
初有所行,后世相袭,久而成俗。
按封禅之说,凡是改朝换代、帝王易姓,都必须举行封禅大典,以示受天承命。
但是首先,必须天降祥瑞,表示帝王是受命于天;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须功德卓著,恩泽广及四方;最后,必须天下太平,有闲暇的时间。
三者缺一,就不配去封禅。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曾经想去泰山封禅,但是管仲却加以劝阻。
齐桓公说:“我北伐山戎,经过孤竹;西伐大夏,越过沙漠,登上卑耳山;南征楚国,达到召陵,登上熊耳山,远眺长江、汉水;召集兵车之会三次,乘车之会六次,共九合诸侯,拯救天下之难。
各国诸侯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这与夏、商、周三代帝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管仲却争辩说:“古代封禅时,要得到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有15种不召而来的祥瑞。
而如今,凤凰没来,麒麟不至,嘉禾未生,而蓬蒿藜莠等恶草却长得很茂盛,鸱号鸟等恶鸟多次来,这种情况下,要举行封禅,恐怕是不妥吧?”
齐桓公听后,深感自己的功德不够,封禅的想法只好放弃。
秦始皇时期,他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九鼎归秦。
所以,称皇帝后的第三年(前219年),便封禅泰山。
承天受命,报功于天地。
但他焚书坑儒,刑法残苛,天下人都怨恨他,尽管功有成,但恩泽有缺。
所以上山途中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没能完成封禅大典,12年后灭亡,被上天所遗弃。
汉王二年(前205年),汉高祖刘邦东击项羽而还未入关,又增一黑帝,在雍立黑帝畤,名北畤。
因为忙于战争,汉高祖没有亲自去雍祭祀五帝,而是令原秦朝主持祭祀的太祝、太宰等官,按照秦时的旧礼进行祭祀。
到了汉文帝时期,皇帝便开始去雍郊祭祀五帝。
以后,又采纳赵人新垣平的建议,在渭阳建一座五帝庙。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夏四月,汉文帝亲至渭阳五帝庙郊祭五帝,礼仪如同雍五畤。
而后又在长门筑一五帝坛,祠以五牢。
汉武帝继位之时,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势强盛,天下太平。
于是官员和儒生们都希望汉武帝能够改制封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