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死即涅槃
banner"
>
带着几分伤感,玄奘告别了佛陀的故乡,经过一片旷野荒林,向东行二百里,就到了当年释迦牟尼偷偷剃发的地方——蓝摩国。
这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境内有一座阿育王建的塔,据说当年释迦牟尼亲自提刀,在那里割断了自己的头发,他还在那里把自己的宝衣、髻珠等换成了鹿皮,然后让随从回去禀报父王说:“早晚别离,世之常事,恒聚一起,岂可得乎?”
然后就开始了到各处山林求师访道的生活。
城东南有一座宝塔,据说是蓝摩国王为了供奉释迦牟尼的舍利所建的。
塔旁就是传说中的“龙池”
,说是有龙经常化为人形,围绕着塔念经,还向佛祖献花。
后来有僧侣陆续从各地前来参拜,却在此看见过一只野象,野象用它的长鼻子卷着鲜花献到佛前供养,它还用象牙割草,用长鼻子喷水,在场的人无不称奇。
其中有一个僧侣感慨地说:“大象虽是野兽,却懂得拜佛供佛,还懂得为佛清洁环境,我们是佛门弟子,怎能坐视不管?”
于是他就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搭一间小屋干起活来,非常勤快地栽花种果,邻近各国的人都纷纷捐款,在池旁建了一座寺庙,由那位僧侣担任住持,由刚剃度受戒的沙弥管理诸项杂务,而后代代相传,香火不断。
离开蓝摩国,玄奘穿过一片森林,避过山牛野象和土匪强盗,终于抵达了释迦牟尼寂灭的地方。
所谓“寂灭”
,相当于“圆寂”
、“涅槃”
。
涅槃本意是熄灭,永离诸趣,进入不生不灭之门。
凡人不论圣贤与否皆难免一死,但对佛祖菩萨而言,死去的只是他的肉身,至于他的本性本体则不生不灭。
所以他们的死叫做“涅槃”
。
要讨论关于涅槃的问题,就必然涉及一些佛教的基本论点。
佛教承认印度原来盛行的“轮回”
观念,肯定人生在世是件很苦的事。
苦是来自各种欲念,如果人能够摒除一切欲念,就能够进入一种恬静不乱的境界,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人如果通过修行达到涅槃,那么他死后就可以不必再入轮回,而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境地。
如果死前就修成涅槃,因为惑业已尽,身体还在,所以叫做“有余涅槃”
。
至于死亡,小乘佛教认为是“身”
与“智”
永亡;大乘佛教则认为一切众生成佛,无所谓实灭,意识全体究意灭尽与否是无法断言的,所以死是“息幻归真”
。
不管是身智永亡,还是息幻归真,都能进入“无余涅槃”
至完至全的境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