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东边有供奉佛祖舍利的佛塔,阿难的一半遗骨也供在此处。
南面是毗婆罗山,山北有石屋名为“七叶窟”
,在这里曾发生过一件对佛教影响很大的事情。
佛陀于娑罗林涅槃时,他的大弟子大迦叶正在同一条路上游化,在快到拘尸那迦城国的时候,大迦叶从一个婆罗门的口中得知佛陀圆寂的消息,整个教团中的比丘们都很震惊,有痛不欲生的,也有静坐默念无常的,只有一位老年才出家的老比丘出人意料地说:“比丘们!
莫忧愁,莫悲叹,我们现在可以脱离那个大沙门而获得自由了,从现在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了!”
大家只是沉默,没有人理会这位老比丘的话,但身为十大弟子之首的大迦叶,却在这些话中获得启示,心中保持警惕,一处理完佛陀的遗骨,他就和同门弟子们商量道:“我们眼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设法用最快速度,把佛陀遗留下来的教法和戒律结集起来。
否则恐怕很快就会有非法、非律的人起来压制遵守佛陀正法、正律的人。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在这种状况尚未发生之前完成结集!”
这个建议很快地获得比丘们的赞同,大家决定到七叶窟集合,无数的僧众赶到那里,大迦叶将各人了解佛法的程度作为标准,最后淘汰了很多人,剩下九百九十九人。
他们结集的方法可称之为“合诵”
,大家选出一位比丘站在众僧中央,这个比丘必须是熟知某一部分佛陀说过的法或戒律,由他回想佛陀所说的话,然后与会的比丘们进行鉴定。
如果大家一致认同,或修改后经过大家的认可,则众人就继续研究推敲,把它整合为一定的内容,最后所有人重新合诵一次或多次。
这样一来,与会者就能熟记佛陀说过的法。
这是一种记诵时代的编集方式,史称“第一次结集”
,而七叶窟作为第一次结集的场所,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些被传诵的经文和律文不久就被以正式的文字记录下来,成为后世所见的最初的佛典。
那次站在中央担任口诵的人就是被佛陀赞为“多闻第一”
的阿难,他背诵了佛陀的教法,即“经”
的部分。
戒律的部分,则由“持戒第一”
的优婆离负责背诵。
这次的结集总共历时三个月,相当于是佛教的第一次宗教会议。
除了这个以大迦叶为首的宗教会议以外,那些被大迦叶淘汰的僧侣们心有不甘,就在离七叶窟一二十里处的地方举行了一个同性质的结集会议,那里的结集工作也聚集了数千人,他们的成果也得以留传后世,被称之为大众部结集。
而以大迦叶为首的僧侣结集的经律,因为以大迦叶居上座,所以称为上座部结集。
从旧王舍城出来,玄奘一直往东北走,就到了新王舍城,也就是后人所称的王舍城。
在玄奘西行的时代,那里的外城郭已毁,但是内城还在。
关于这个城的兴建,还有一些传说。
相传频毗娑罗王在旧王舍城的时候城内十分繁荣,人口众多,考虑到民房紧密相连,稍一不小心就可能酿成火灾,所以国王下令凡是被查明放火的人,就得被放逐到城外的寒林。
寒林是个弃置死尸的场所。
这个处罚算是相当严厉了。
不料有一天王宫失火,国王觉得自己既然是王宫的主人,就应当负起责任,于是就指派太子代理政务,自己跑到寒林里住帐篷。
相邻的吠舍釐国王听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想要在此时发动战争,于是下令立刻备战。
消息很快传到摩揭陀国来,国王无奈之下就在寒林附近就地筑城,有人说之所以新城叫做“王舍城”
,就是因为王住在此处。
后来他的儿子干脆就迁都于此,直到阿育王把这个城赠给婆罗门,自己则迁到波咤厘子城,这个新王舍城中已经住有千户的婆罗门,城郭已倒塌,几乎无迹可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