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先玉335”
被放行》一文报道,前述的三个中国国产玉米品种以及“铁研124号”
都因为是“违规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品种”
而被勒令退出市场。
为什么转基因如此敏感?——只因为转基因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争议太多!
别忘了,孟山都们在阿根廷销售的大豆种子、在印度销售的棉花种子都是转基因的!
二、转基因的前世今生
转基因的历史说起来并不长。
1983年,人类第一次在烟草身上试验了转基因技术,生产出了第一批转基因烟草。
此后,转基因技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蓬勃发展,美国在1996年开始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进入21世纪,转基因技术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到2009年,已经涉及35个植物科属的五十多个物种,共有一百二十多种植物;研究内容包括抗虫、抗病、品质改良等;大面积商业推广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小麦、水稻和油菜。
由于对大豆的转基因研究较早,技术更为成熟,所以其推广面积一直大于棉花等作物。
近年来由于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转基因玉米、甘蔗、甜菜等的商业化种植面积也上升得非常快。
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有25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25个国家中,美洲最多,达12个,欧洲6个,亚洲和非洲各3个,大洋洲1个。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资料统计,1996~2009年,转基因作物种植呈79倍的超速发展,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0亿公顷(2009年种植面积达1.34亿公顷),1996~2008年累计收益为519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258亿美元、发展中国家261亿美元)。
按ISAAA的观点,转基因作物的持续推广显示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优势,也表明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农户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延伸阅读: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建立在人们对基因——生物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认识的深入,并对其拥有了人工分离和修饰能力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片段分离出来,合成可以植入植株体内的新的基因构建,然后利用载有该基因构建的细菌或者基因枪把成千上万的基因构建植入植物的细胞核内,再将这种带有新基因构建的细胞植入其他植物体,从而繁衍出具有特殊生物特性的转基因植物。
目前,全世界80%以上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和技术出自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先锋,德国的拜耳等五大生物、化学跨国公司。
知识产权的保护为这些公司带来了多项关于转基因方法、作物和种子的专利权,而其凭借所拥有的专利权对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垄断。
中国的基因作物改良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的支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发展中国家居于领先地位,水稻、棉花领域的转基因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已经达到四十多种,主要作物为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油菜等,用于遗传转化的目的基因种类达到一百多种,以编码抗病虫害、抗逆、品质改良等基因为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中国棉花主产区虫灾连年爆发且常规防治手段效果不彰的情况,国家适时启动了抗虫棉的研发与推广,大大提升了中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
此项技术的运用被认为有效防止了棉铃虫对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三、转基因争议:正方反方针锋相对如果简单地以支持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为正方,以反对者为反方的话,正反方在转基因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形成针尖对麦芒,势不两立之态。
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上,反方认为,(一)转基因将破坏细胞内的DNA,同时也无法确定基因构建在基因长链中的具体位置,因而基因改造所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英国普兹泰教授所做的转基因土豆试验、巴西坚果事件等经常被用作反方的例证。
(二)由于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时间较短,依靠现有的科技水平,尚未证实使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
“现在安全,并不代表几十年以后安全,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就是拿人当小白鼠。”
美国、日本、欧盟都禁止将它们的主粮如小麦等进行商业化种植,这在一个方面佐证着反方的观点。
而正方主要援引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委员会等的相关文件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