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明治以前,女子教育完全是根据中国思想进行的。
然而,中国对待女子的思想是消极地训练女子要守贞操,要顺从,要细密,要优美,要忍耐等观念。
这种教育方针尽管也将重点放在精神教育方面,但对智慧、学问、学理等方面的知识,就不鼓励也不教导。
幕府时代日本的女子教育也是以此思想为主,贝原益轩的《女大学》,就是幕府时代唯一的最好的教科书。
也就是说,把智慧、学问、学理等方面的知识完全弃之不顾,只消极地教导些如何做到约束自己的功夫而已。
受这种教育的妇女,在今日的社会仍占了极大的比例。
明治时代以后,虽然女子教育进步了,但由于真正接受新式教育的妇女力量还很微弱,实际上女子教育并没有超越《女大学》所教导的范畴。
我这样说,大概也不算过分吧!
所以,今日的社会虽说妇女教育逐渐普及,但仍然停留在妇女教育的过渡期,仍未能使社会充分认识到女子教育的效果,那么,作为引导提携之人,是不是应该好好探究其中的得当与不得当之处呢?当然,在今天已不能像过去一样,把妇女视做生男育女的工具。
但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残留,这是不应该存在的,对妇女的蔑视和嘲弄也应该结束了吧!
对妇女的态度,先不说基督教是如何对待的。
从人的真正道义心来说,难道可以将妇女当做道具吗?要知道在重视男性的人类社会中,妇女也承担着一半的社会任务,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说,妇女和男人一样都应该受到重视。
《孟子·万章上》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不言而喻,女子也是社会的一员,国家的一分子。
既然这样,请根除对妇女侮蔑的观念,女子也应与男子一样,赋予作为国民应有的才能和知识。
使男女互相合作,相辅相成,那么,在五千万日本国民中,一向只用二千五百万的情况,如今不又有二千五百万人可以活用了吗?这就是我认为必须大兴女子教育的缘由所在。
过失何在
师生之间应有深厚的情谊,相亲相爱的观念。
这在地方学校如何,我不得而知,据我所知,东京周边的学校,师生关系已经非常淡薄。
说不好听点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好像听众与说书人之间的关系,经常可以随便批评老师。
不是说那个人的课讲得太枯燥乏味了,就是说上课的时间太长了,拖拖拉拉,甚至还有人处心积虑地去找老师的毛病,然后加以批评。
当然,我不是说从前师生之间的感情都很亲密,以孔子为例作个说明。
孔子有三千弟子,我不相信孔子和他的每一位弟子都能经常见面,与其交谈,但其中能精通六艺者就有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可以说是常同孔子谈话的,完全受了孔子人格的感化了。
我认为以这种师生关系为例来要求也许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孔子教导弟子的方式,确实是老师和弟子间关系的极好典范。
以此求诸现代的师生固然不可能,但是,在德川时代,师生之间的感化力也很强,情谊也很深厚,我可举一例说明之:熊泽蕃山师事中江藤树的情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蕃山是一位相当清高的人,可以说是一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连天下的诸侯都得敬畏三分的人。
他虽然仕奉备前侯,被国人尊之为师,是一位颇有政治见识的人物,然而面对中江藤树则犹如孩童,忍了三日之后,才被纳为弟子。
师生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应是受了中江藤树的德望所感召吧!
此外,新井白石为人也很刚毅,智谋、才气均超人一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但他却能够终身服侍木下顺庵,实在可佩。
至于近代也有佐藤一斋善于感化弟子,广濑淡窗也一样。
虽然我所知道的都是汉学先生,但他们与弟子之间的关系都一如古风,和谐亲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现在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几乎成了听众与说书人之间的关系,这恐怕不是我感到满意的一种风气,不能不感到忧虑。
当然,不能说全是老师的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