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句来想,可知孔子已进入一旦立志,绝不再因外界的刺激而有所动摇的境地。
一切作为都是有信心的行动,到了这地步,立志也大约有了结果,而且已经很坚定了。
由此可知,孔子的立志是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
有志于学的时候,立志还未坚定,尚有点犹疑不定;到了三十岁时,已略见其决心;及至四十岁时,立志才算是大功告成。
总之,立志是人生建筑的架构,立小志只是其修饰。
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配合,然后动手,否则难保所立的志向日后不会毁于半途。
对于每个人来说,立志是人生重要的出发点,任何人都不得轻视它。
立志的要领首先在于了解自己,其次要考虑周遭的人与事,最后再树立与此相适应的方针。
我相信,一个人如能依此步骤量力而行的话,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生失误。
君子之争
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我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当然,我不喜欢与人争执,但也不是完全不争的人。
要一直把正确的道路进行到底,那就不可能绝对避免争执。
如果人人想要与世无争,安然度过一生,那善就要为恶所战胜,正义也就无法伸张了。
我虽不肖,但也不想成为一个圆滑但不中用的人,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不与恶作斗争,反而让路给它。
虽然人的处世要圆通,但也不能没有棱角,毫无原则。
古歌中有句话说得好:“过于圆滑,反而容易跌倒。”
我并不像社会上人们所说的那样圆通,乍看之下,好像很圆通,实际上多少有不圆通之处。
年轻的时候,我就如此。
到今天,即便我已经超过七十岁了,如遇到有动摇我信念的东西,我还是会断然地与之力争到底。
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无论如何,我是决不退让一步的。
这就是我不圆通的地方。
其实人不分老幼,无论是谁都有自己不圆通的地方。
否则,他的一生也就全无价值,没有什么意义了。
人生处世,虽应尽量圆通,但过分的圆通,“过犹不及”
,正如孔子《论语·先进》所说的,太过圆通反易变成毫无性格的人。
我绝对不是这样圆通的人,相对的,我也有棱角。
我就用一些事实来证明。
我从青年时代起,在记忆中就没有诉诸武力与人相争过。
但年轻时的我与今日不同,容貌似乎有点儿倔强,所以在他人眼中,好像过去更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实际上,我与人相争都是用议论的方式,至于为了权利而争,或诉诸武力的,则从未有过。
明治四年(1871年),我刚好三十三岁,正在财政部担任总务局长。
当时,财政部的出纳制度作了一项重大改革,颁布了改正法,采用西方的簿记制度,用传票的方式来处理金钱的出纳。
但是,当时的出纳局长,姓名姑且不提,对这个改正法持反对意见。
在传票制度实施之后,我时常发现很多错误,故对当事者加以斥责。
这一来,本来就反对改正法的这位出纳局长,有一天竟盛气凌人地闯进我的办公室来兴师问罪。
只见那位出纳局长怒气冲冲地逼近我,我正打算静静地听他说些什么。
不曾想,这位局长对他自己在传票制度上所犯的错误只字不提,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反而一味地指责我采用欧洲式的簿记法,甚至说了许多狂妄的话。
他说:“你只知道醉心美国,事事模仿他们,提出什么改正法,用簿记法来办理出纳,才会造成今天这些过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