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3章 常识与习惯(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伟人只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需要他们,正常的情况没有必要用伟人。

人在青年时期,一般思想不稳定,容易变化,好奇心重,并且常常会做出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他也逐渐稳健扎实起来,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心浮气躁了。

然而,常识的性质是极为平凡的,对喜爱标新立异、行动奇巧的年轻人来说,让他们朝着伟人的方向去发展,他们会很愿意,而让他们去做完人,去学习、培养这种平凡或常规,他们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是年轻人的通病。

一个国家要达到政治理想,国民的常识就必须提高;产业要繁荣进步,实业家的常识就必须不断地完善。

所以,即使人们心里不愿意,也必须热心培养常识。

何况,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政界也好,实业界也罢,在处理人民大众、社会事务的时候,真正作出决断的人,不是那些具有深奥学问的人,而是具有完整常识的人。

似是而非的亲切感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冷酷无情,毫无诚意,行为怪诞,做事不认真,可他们却常常受到社会的信赖,戴上成功的荣冠。

而相反的是,一些做事认真,诚朴笃实,行事忠恕的人,反被世人疏远而变成社会的落伍者。

难道这就是天道吗?

判断人的行为是善是恶,必须把他做事的动机和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

不管他做事的动机是如何的认真、忠恕,但如果其所表现的行为是迟钝或放肆的,那么他就成不了大事。

虽然做事的动机是要为别人好,结果反而害了别人,这不是善行。

记得以前的小学课本内有一篇“爱之反而害之”

的故事,内容是说有个小孩看到小鸡孵化很困难,无论如何挣扎都不能挣脱身上的蛋壳,小孩便帮小鸡把蛋壳剥下来了,结果反而害死了小鸡。

在孟子的书里面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有一则说,有人出于好心要为别人出主意、献计策,打破人家的大门,闯到了屋子里,这个做法真叫人难以忍受。

另一则是梁惠王向孟子问政事,孟子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的意思是用刀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性质是一样的。

又一则是孟子与告子论不动心术时告子所说的一句话:“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这就是说志是心的根本,气是心在外部行动的表现。

做事的动机虽是出于善意,也合乎忠恕之道,但往往会因一时冲动而得到不是出于自己本意的结果。

因此坚持本心,不冲动,不因发怒而做错事,这要靠不动心术的修养。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能够促进不动心术的修养。

但凡人平常总容易做错事情。

孟子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宋人想让自己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便把禾苗一棵棵拔高,忙了一天,回去告诉儿子说:‘今日真是累,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要使禾苗成长,必须浇水、施肥、除草等等,还需要时间,但为了快速成长而将苗拔起,那就错了。

孟子的不动心术可不可行暂且不管,但在人世上,像这种助苗成长的行为是不好的。

由此可以推知,不管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如何善良,且符合忠恕之道,但其行为如果无法与之配合,社会上又有谁敢信赖你呢?

相反,做事的动机虽有些不纯正,但其行为机敏忠实,足以得到人们的信任,那么这个人就会成功。

所以,虽然动机不纯,但行为正直,这种情况严格说起来好像不合道理,但如“就是圣人,只要欺之以道,还是容易得逞”

那样,在实际社会里,与其说是人心之善恶,不如说是其所作所为之善恶才被看重。

换个说法,与其说是心地善恶,不如说是行为之善恶才比较容易判别的关系,所以还是所作所为敏捷活泼而善良的人,才容易得到人们的信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权臣的佛系娇妻综穿之孟婆来碗汤我是哥斯拉之无限乱入末世龙帝:从签到开始进化妖女哪里逃女配只想吃瓜[快穿]神奇宝贝之超神训练家星际魔纹师女帝别追了,我真不是魔尊!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创世纪大陆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快穿搞事我是专业的奔驰吧足球妖魔复苏之开局山海经煜景而归历劫重生之开挂一路飙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都市超级邪医我在古代有工厂剑圣的星际万事屋世子很凶重生之侯门骄女会读心魂逆九天之天命神女年代文炮灰女配养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