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雷区五:退烧药和抗感冒西药一起用——重复用药
banner"
>
目前,孩子最常用的退烧药就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宝妈们必须知道的是,大多数抗感冒西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且含量还不少。
关键是,抗感冒类的西药成分比较复杂,常常是复方制剂,名称各异,不看说明书很少有人知道哪些抗感冒药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在不了解药物组成的情况下,将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同时服用,主观是无意识的,客观却造成了重复用药和用药过量的问题。
如小儿氨酚黄那敏就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与退烧药同吃,很容易造成退烧药过量。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会损伤肝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肝衰竭。
美国每年因该药服用过量,都有4万~5万人住院,死亡400~500人,加拿大和欧洲国家的情况也类似。
我整理了一下,有约70种抗感冒西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退烧药与其中任何一种感冒药合用,或者任何两种感冒药一起用,都会使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加倍。
如同时服百服宁和快克,或同时服泰诺和白加黑,都相当于用了两倍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是很危险的!
小孩子每天累计用量超过1~3克就可能急性中毒,引起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可能是致死性的肝衰竭。
所以,退烧药与抗感冒西药一起用,或两种抗感冒西药同时用是很危险的,是在拿孩子的生命冒险!
案例五:三岁男宝,支气管炎
问诊时间:2016年9月中旬
医院开药: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愈酚甲麻那敏颗粒、注射用阿奇霉素、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回春散
建议用药:藿香正气敷肚脐、感冒清热冲剂、复方鱼腥草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
◆诊疗记录:
2016年9月中旬,一宝妈微信我,说她3岁的儿子三天前开始发烧,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
医生开了一种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一种抗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一种祛痰止咳药(愈酚甲麻那敏颗粒)、两种抗生素(注射用阿奇霉素、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和一种中成药(回春散)。
这些药用了两天,孩子高烧依旧39℃,没有一点要降下来的意思。
宝妈微信我的时候,孩子已出现口疮,烧到39.4℃。
我当时的建议是:停用所有药物,改用藿香正气敷肚脐,口服感冒清热颗粒、复方鱼腥草颗粒和通宣理肺口服液。
第二天上午回复,孩子已经退烧,之后就没有再烧了,药也没有再用了。
此后,每年春节宝妈都会发个问候。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三种成分组成,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烧药。
布洛芬混悬液中的布洛芬也是一种退烧药。
不到三岁的宝宝同时用了两种退烧药,连续用两天,烧退了又起,反反复复,烧得更高。
可见,退烧药、抗感冒西药一起用,也只能退一时之热,并不能治愈发热。
从医院化验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当时的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率是升高的,单核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率也是升高的,说明同时有病毒和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按说是有必要的,但用了两天抗生素并未减轻发烧的症状,只能说明阿奇霉素、红霉素对这次感染的细菌无效。
我用感冒清热颗粒和通宣理肺口服液的目的在于解表宣肺、疏风散寒。
因为人体受寒以后,最常见的就是鼻病毒感染引起感冒,感冒后的上呼吸道症状(打喷嚏、流鼻涕)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我们体内有大量免疫细胞在吞噬已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产生很多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会引发“次生灾害”
——炎症加重或由表浅部位深入腹地,进一步引起肺炎、扁桃体炎或心肌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