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暑湿感冒的临床表现有别于一般感冒,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
中医治疗暑湿感冒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发汗解表、清暑化湿的治法,可轻松解除暑湿带来的困扰。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治疗暑湿感冒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六合定中、清暑解毒、十滴水、保济丸等成方。
什么情况下使用消暑化湿药
如果在夏天,气候闷热潮湿,宝宝出现出汗后仍然发热,同时还有腹泻或呕吐、胸闷肚子疼、鼻塞流浊涕、烦躁口渴或不想吃东西,加上舌苔黄腻、脉濡数,若有这些症状,就可能是中暑了。
如果不是在夏天出现以上症状,也是因为受了湿热,这时候就可以用祛湿清暑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为暑湿内蕴之象,脉濡则湿、脉数则热。
外感暑湿之邪,湿热伤表,致气运不畅、表卫不和,气失宣畅、湿浊内阻,阻碍全身气机。
气机逆乱、中阳不升,使暑湿上犯清窍,则见头晕头疼、头重如蒙、昏昏欲睡;湿阻中焦,气机不利,则见脘痞腹胀;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湿困脾胃,脾失健运,可有泄泻;暑邪入里,正邪相搏,则见发热;暑阳伤津耗气,则见心烦口渴,尿短赤。
用发散风寒药或解热镇痛药都不对暑湿之证,而应当用解暑、祛湿、清热之药,才能外解暑热、内化湿浊,奏表里同治之功。
暑湿感冒:暑湿热袭表证
主证:夏季发病,高热,汗出热不解,恶心呕吐腹泻,头重身重困倦,头晕头痛,鼻塞,喷嚏,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渴不多饮,纳呆,口中黏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数或濡滑,指纹紫滞。
兼证:夹痰证、夹滞证和夹惊证。
治法:消暑化湿。
消暑化湿药
特征:消暑化湿中药的药味芳香,药性偏温。
功效:发表、化湿、消暑。
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中药:藿香、佩兰、香薷、草果、苍术、厚朴、厚朴花、砂仁、豆蔻、草豆蔻、扁豆衣、荷叶、淡竹叶。
中成药:十滴水、保济、紫金、藿香正气、暑湿感冒、暑热感冒、甘露消毒、玉叶解毒、清暑解毒、清暑益气、六合定中、柴连、芙朴感冒、加味藿香正气等成方。
四、治疗食积感冒:消食解表中成药
食积与外感疾病
食积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饮食不节导致食物停滞胃肠。
中医认为,脾胃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将吃进去的食物(水谷肉蛋奶)转化为营养物质(气血精微)。
脾胃运化失常就会引起食积,如果同时还受风受寒或受热,就会出现发热。
各种感冒都可能伴有食积,而食积感冒属于以上感冒的兼证之一夹滞证。
小儿的很多常见疾病,与内伤饮食有关。
中医“金元四大家”
之一的“东垣老人”
李东垣,在约八百年前就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这个观点放到现在依然正确,也解释了为什么食积的小儿常出现发热、流涕、咽喉肿痛等外感疾病的症状。
中医认为,肺具有宣散卫气的功能,卫气是由脾胃运化而产生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当食积损伤脾胃后,肺卫之气(免疫力)虚弱,不足以抵抗外邪,机体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引发外感;同时,饮食积滞化热,外邪与内热相合致病,故而食积患儿易外感。
所以,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不要给孩子吃太饱、穿太多。
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食积
看食欲:食积的没有胃口、食欲旺盛——想吃但吃一点就饱,人很瘦。
看舌苔:食积的舌苔厚、苔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