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若心脾有热,易循经上炎而发生吐舌、弄舌的情况,其诱因为心脾积热。
若发现早,及时治疗,则疗效很好。
另外,吐舌、弄舌还往往是惊风的先兆症状,因热盛生风,肝风内动故有吐舌、弄舌之“风象”
先露,医者应当引起警惕。
若重病后出现吐舌、弄舌,则为心脾亏损、气血衰败的危象。
至于先天痴呆的小儿,也有相似的表现,但不属本病范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如果有心脾积热可能就以“小儿口疮”
的形式发泄出来,主要病变部位还是在心与脾。
小儿口疮是以口颊、唇舌、齿龈、上颚等处出现溃疡为特征的口腔疾患。
发病时口腔出现单一或多个溃疡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多种全身症状。
舌为心之官,心脉通于舌上,脾开窍于口,脾络通于口,肾脉循喉咙连舌本,胃经循颊络齿龈,故无论外感、内伤,凡化热、化火者,均可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口疮。
加上婴幼儿血少气弱,黏膜柔嫩,不耐邪热熏灼,或久病体虚等本身的原因,以及因调护不当感受风热之邪,或喂养不当恣食膏粱厚味,过食辛辣刺激之物等外在原因,都可引发小儿口疮。
病机主要为心脾积热。
中医虽有多种治疗小儿口疮的方法,按照类别来分,无外乎内治法与外治法两种。
内治法主要四诊合参,以脏腑、虚实辨证为纲,结合理法方药,对症下药。
其治法有:
(1)疏风散热法:用于治疗外邪引触伏火上扰所致的急性口疮。
(2)清心泻热法:用于治疗心火上炎、上攻苗窍所致的急性口疮,其代表方是凉膈散和导赤散。
(3)消积导滞法:用于治疗食积郁热、上蒸口舌所形成的急性口疮,其代表方是泻黄散。
(4)平肝泻火法:治疗因外感湿热之后,毒邪内扰肝经,肝火挟毒循经上入口中的急性口疮。
外治法包括敷药、推拿、针灸等,方法多样,疗效良好。
实际上多采用小儿推拿,用泻法以泻心脾之热,促进口疮愈合。
采用推拿治疗幼儿口疮:以滑石粉为介质,清脾土:拇指伸直,在拇指面上由指尖直推向指根,5分钟。
(见图7)
清心火:以手指按压大陵穴(在手掌侧的腕横纹正中),连续按压或一压一放8分钟,根据不同兼证增加对症的推拿治疗。
(见图8)
如实证加清天河水(见图1)5分钟,虚证加推补肾水(见下图)。
补肾水:以手指按压太溪穴(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连续按压、或一压一放5分钟,每天1次。
图10补肾水
[1]鼻针疗法探讨.赵宏岩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09):52-5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