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
(施仁以亲物,直义以利仁,失道而成德,抑亦其次也。
)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徒仁而无义,徒义而无仁,未能兼济,各守一行,是以名不及大雅也。
)
所有品德都具备的人被称为中庸,意为德行达到了极高的地步,中庸是对圣贤的最高赞美。
九种不同的品质都具备而没达到尽善尽美的被称作德行,德行则是对高尚的人的美好颂扬。
而只具有一种材质的人,也就是在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人,只能被称作偏才了,偏才是对一些材质不够全面的人的一种友好的提谏的称谓。
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绝讦似直而非直,纯宕似通而非通。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善恶参浑,心无定是。
无恒之操,胡可拟议。
)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其心孔艰者,乃有教化之所不受也。
)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蕃徒成群,岂可数哉。
)
九种品德中只具备一种但却发挥到了顶峰的地步,这样的人叫作依似。
依似是属于混乱了德行的一种。
正反两个方面都很突出的叫作间杂,相互混杂,没有章法,是属于无法定论的一种,是没有五常之态的一种表象。
依似和间杂都是都是无法入流的凡夫俗子,是属于圣贤都难以教化的。
这些类型的人可以分成很多种,因为很烦琐,所以不好一一地去论述,就省略不说了罢。
【释评】
《九征》之篇,从人的性情和本质阐述了如何根据人表面的征兆去鉴别人才的道理,又以阴阳五行之理加以分析,内容深刻,耐人寻味。
正所谓,性情发乎于心,内蕴涵括于质,所以只有根据人的性情以及由性情所引起的外在表现,才可以很好地去鉴别观察人的内在本质,从而量人材质,为之所用,继而有所作为。
大凡圣贤,都是很善于鉴别人才的,而他们鉴别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观察人的外在表现和行为去探究人的本质品格。
例如,大儒之家孔子,就时常注意弟子的言行举止,从而发现弟子中能够有作为的人才。
人物的性情是很善于变化的,所以对于人物外在表现的剖析也应该有所变通,不一定非要按照绝对标准去进行揣度,但一定要遵循人之性情发乎于心、兆征于身的原则。
九征之段很善于挖掘九种征兆所体现的不同人才的特质和才能,并且对于偏才加以分析,对于贤德加以总结,全面揭示出了人才的内在本性,抓住了不同人才所特有的外在表现。
这些用于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鉴别也同样有效,另外对于人才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