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经查证,其父二十年前确系高层斗争牺牲品,官方记录为“意外坠楼”
。
科学界陷入震荡。
传统心理学坚持“耳听为实”
,而新兴“共感学派”
则提出:“人类正进化出第六感??**语觉**。”
即通过微表情、体温变化、脑电波同步等方式,直接感知他人话语背后的真意。
实验显示,两名陌生人对坐十分钟,无需交谈,仅凭凝视与呼吸节奏,即可准确判断对方是否说谎,误差率低于3%。
更可怕的是,这种能力正在遗传。
新生儿筛查发现,部分婴儿出生即具备异常发达的颞叶边缘结构,能对母亲的情绪波动做出精确反应。
一个刚满月的女婴,在听到父亲说“我很开心”
时突然大哭,经检测,父亲当时皮质醇水平高达应激状态。
医生震惊之余记录道:“她不是听不懂话,她是听得太多。”
社会开始悄然分裂。
一方主张回归“纯粹语言秩序”
,认为过度共感将导致隐私崩塌、人际混乱,甚至催生新型歧视??“情感洁癖症”
患者拒绝与情绪复杂者接触,称其为“污染源”
。
另一方则高举“鸣心宣言”
,呼吁建立“无伪装共同体”
,提倡每日进行“裸心十分钟”
,即面对面说出一件最羞耻的事。
冲突在一所重点中学爆发。
该校试行“共感课堂”
,要求师生每日互评情绪真实性。
起初和谐,直至某日班主任被学生集体判定为“长期压抑型抑郁”
,建议其休假治疗。
校方介入调查,却发现该教师家庭幸福、收入稳定、并无病史。
进一步扫描显示,她的“负面情绪”
源自每天接送孩子时目睹街头流浪汉,内心愧疚却无力改变。
舆情哗然。
支持者称:“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觉醒!”
反对者怒斥:“凭什么用感觉审判别人的人生?”
争论持续升级,直到祥子出现在校园。
他没有演讲,只带来一面镜子、一台老式录音机和一瓶紫菀花精油。
他在礼堂中央坐下,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长达三小时的空白磁带。
全场困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