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雨透帛书,朱字消融】怀清台的青铜鸱吻在汞雨中泛着冷光,雨水顺着瓦当滴落,在台基下汇成银白的水洼,倒映着天空中翻滚的灰云。
这种诡异的雨丝带着金属的腥气,落在衣袖上便凝成细小的银珠,稍一触碰就化作带毒的水汽。
巴清站在书房窗前,看着雨幕中悬浮的银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鼎耳残片——自昨夜矿洞阵法激活后,这片青铜残片便一直发烫,纹饰间渗出的朱砂粉末在衣袖上洇出暗红痕迹,像是某种不祥的预警。
“主母,蒙统领到了。”
墨离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这个墨家子弟的发髻上还沾着雨珠,刚从矿洞巡查回来的他身上带着淡淡的硫磺味。
巴清转身时,正见蒙毅一身玄甲踏雨而入,甲片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雨水顺着甲胄的纹路流淌,落地时竟凝成细小的汞珠,在青砖上滚动不休,留下蜿蜒的银线。
他解下腰间铜匣时动作格外谨慎,匣上雕刻的“受命于天”
印纹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三层锦缎层层包裹,最中央的帛书边缘隐约透出朱砂印记。
“这是陛下凌晨在甘泉宫拟的密诏,”
蒙毅的声音压得极低,甲胄摩擦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李斯昨夜入宫劝谏,说您私藏九鼎残片意图不轨,陛下虽未轻信,但密诏内容关乎骊山地宫的布防调整,需您亲阅后即刻焚毁。”
他说话时视线扫过案上的青铜灯,灯火突然摇曳,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阴影。
巴清接过帛书的瞬间,指尖传来一阵刺骨的凉意。
这卷尺许长的帛书用蜀地特产的“浣花帛”
制成,经纬细密如织锦,边角盖着始皇的玉玺红印,印泥中掺着辰州丹砂,按秦制唯有六百里加急的密诏才会用此规制。
她展开帛书的动作顿住了——原本朱红如血的秦篆字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笔画边缘泛起霜状银白,像是被无形的潮水冲刷,那些“骊山”
“调兵”
等字样正逐渐模糊。
“怎么会这样?”
墨离惊呼出声,他凑近细看时,发梢的水珠滴落在帛书上,立刻被银白的汞气吞噬。
巴清将帛书举到窗边,借着天光仔细观察——消失的字迹并非完全湮灭,笔画间残留着极细的银线,与去年在诏狱墙缝里发现的汞气纹路如出一辙。
她突然想起屈伯庸临终前的话语:“九鼎的汞气能蚀万物,唯有楚巫的丹砂血符能镇。”
那老巫祝枯槁的手指划过丹砂图腾的画面此刻异常清晰。
话音未落,最后一行“骊山左藏库调兵”
的字样彻底消失,整卷帛书变得雪白如新,只剩玉玺红印孤零零地留在角落,红得像是凝固的血。
蒙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按住腰间佩剑:“这是……汞毒蚀字之术!
李斯果然在宫中布了汞阵,连陛下的密诏都敢动手脚!”
他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甲胄上的汞珠受到震动,竟弹跳起来,在空气中留下转瞬即逝的银线。
巴清指尖抚过空白帛面,能摸到细微的凹凸感,显然字迹是被某种外力强行抹去。
她将帛书平铺在案上,取来丹砂笔蘸了点清水,在空白处轻轻涂抹——水痕划过之处,竟浮现出淡淡的青紫色纹路,像极了楚地巫医画符时的“引气线”
。
这些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顺着帛书的经纬游走,最终汇入玉玺红印的边缘。
“墨离,取墨家的‘显影粉’来。”
巴清的声音沉稳如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