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曾听雅思老师开玩笑说:印度英语,那能叫英语吗?当时觉得挺逗,现在则想哭。
加尔各答的中心商业区称不上繁华,以至于第一天背着包穿过这里前往萨德街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走过了中心商业区,只偶尔有几幢大楼一闪而过,我本来还想去品牌专卖店逛逛,竟找不到地方。
我在出境前时常会买面食类食品做干粮,出境后就没碰到馒头、包子,好在印度的切片面包出奇地便宜,价格低到让我起跳,一大块沉甸甸如砖头一般的吐司面包只要十几卢比,即两元钱,在国内至少也要八元钱,味道也不错。
于是,面包成为我在印度行走时主要的早餐和应急干粮。
酒只在酒品专卖店出售,在超市或小店是买不到啤酒的,必须去酒店购买,最便宜的当地瓶装啤酒是60卢比,约7.5元人民币,我不大喝啤酒,所以它贵它的,我过我的。
我们在市中心萨德街找到一家价格特别靠谱的饭馆,每天都去拜会。
一份牛肉咖喱饭或鸡肉咖喱饭只需人民币两三元钱,份量巨大,吃得倍儿满足。
饭馆老板和工作人员是穆斯林,不忌讳吃黄牛肉,因此每天都能吃到便宜又美味的牛肉咖喱。
不过卫生情况就不好说了,继上次吃出一只大黑虫之后,小呆又在另一家饭馆吃到一条活体小虫……
印度人吃饭是直接用手抓食的,但仅限于右手,左手是不碰食物的。
一开始我不明白,只听说和如厕有关,不知细节,得知“真相”
后无比震惊,此为后话,我始终不习惯用手直接抓油乎乎的咖喱饭放进嘴巴。
印度的炒饭称为biriyani,颗粒很长,再加上两大块牛肉,才30卢比,即不到4元钱。
这让我回想起在新疆吃抓饭的日子,有肉的17元,没肉的10元,我舍不得吃有肉的,就花10元吃顿没肉的抓饭……一想到这些,我就对老板说,肉要大份的,少要米,以弥补我在新疆受到的精神“摧残”
。
印度人习惯晚食,这是相对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言的。
印度人的早餐时间是在上午九点至十点,午餐时间是下午一点到两点,晚餐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吃完就睡。
下午五六点可吃点副食,也就是把中国人的晚餐和宵夜倒过来。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每天这么晚才吃晚饭,尤其对很多女孩来说,这么晚吃饭就意味着肥胖。
在国内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睡前进食易发胖。
因此很多女孩夜里不论多饿都不敢吃东西,害怕发胖。
按照这个逻辑,印度应该是个胖子王国,事实上印度人体型并不偏胖,我不由得开始怀疑“睡前进食易发胖”
的说法。
一天吃晚饭时,身旁坐了一对印度中年夫妇。
大叔听说我们是从中国来的,兴致高涨地和我们聊天,并详细介绍加尔各答的着名景点,大妈则是忙着拿手机和我们拍照。
第二天,我和小呆在马路上又一次遇见这对大叔大妈,两人正手挽着手逛大街呢。
这还没完,当天下午在维多利亚纪念堂里,我们第三次撞见大叔大妈。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维多利亚纪念堂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皇而修建的,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外形又像泰姬陵。
当我第一次走进如此宏大的教堂建筑时,恰巧赶上教堂里即将举行婚礼,我和小呆便坐在后排目睹了婚礼的全过程。
这是我头一回亲眼看到完整的正统西式婚礼,情景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奏着婚礼进行曲,新娘由父亲挽着缓缓步入教堂,与新郎在神父面前共同宣誓,说“Iwill”
,双方给对方戴上婚戒,庄严而神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