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自序·一部讲述“拧巴”
美国的强大史
banner"
>
1
本书不是一部学术意义上的历史著作,作者恳请您把它视为一本以美国近代史为蓝本而创作的历史文学。
它以编年体为基本体例,采用纪传体的叙事风格,采撷70年来发生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追寻源头、梳理过程、建立逻辑、挖掘人物关联,还原事件原貌。
在此基础上,描摹通俗易懂的历史画卷,刻画生动鲜活的人物性格,挖掘灵动深邃的尘封故事,附带点点滴滴的微言大义。
您会发现,影响世界40年的雅尔塔体系是小罗斯福一盘未能下完的棋;给美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益处的“阿波罗”
计划,其实是肯尼迪总统出于冷战需要而启动的,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您会注意到,民主党发动的战争多半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特色,而共和党发动的战争多是实用主义哲学作祟的结果。
您还会发现,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其火种在20年前就已经埋下,而海湾战争又给10年后的“9·11”
埋下了新的祸根。
“9·11”
之后,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采取的“预防性进攻”
之所以适得其反,是因为第43任总统小布什放弃了他父亲老布什“被动进攻”
的战略。
为探究这些千丝万缕的关联,作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捡起一颗颗散落的贻贝,精心研磨,串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它可能是历史的宿命、也可
能是贪婪的欲望使然,亦或量变到质变的爆发。
它可能包含治世的良策,转折点上的迷失,间或“我粘结绳索、油漆甲板,密谋反对国家”
的无病呻吟。
一系列兴衰嬗变背后,或许没有可资复制的亘古规律,一鳞半爪的碎片未见得一叶而知秋。
但由此衍生出来的文明与思考,却逐步融入美国民族的血液中,成为美国精神的渊薮。
2
用文学的方式写历史,就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历史观。
必须承认作者的历史观是支离破碎的,因为作者对获取真相感到悲观。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艾默生说:“没有历史,只有传记。”
作者认为“传记”
掩盖历史真相的情况并不罕见。
正如苏联总理雷日科夫所说的那样,“历史不过是时代的人质,人们抄写历史的目的无非是取媚新一代统治者。
但是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作者相信,雷日科夫说的“那一天”
,其实就是每一天。
正因为如此,历史被赋予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的“当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