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当鼻窦炎和不时发作的脊髓灰质炎综合症一起袭击总统时,他只好选择休息。
总统休息的地方,是被称为“美洲首都”
的迈阿密。
她位于佛罗里达州东南角,与加勒比海的明珠古巴隔海相望。
当大西洋对岸的欧洲烽火连天时,美国总统却可以在深秋的加勒比海滩享受阳光,这不能不说是美国之福。
但是对于风光旖旎的海滩,罗斯福似乎兴致不高,除了偶尔喝点葡萄酒之外,总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瞭望和抽烟中度过。
毫无疑问,总统在思考欧洲的战争,但是总统在瞭望什么呢?
随着一架水上飞机的翩然而至,总统的瞭望有了答案。
飞机送来了一封信,它来自英国首相丘吉尔。
信中说:英国的物资十分短缺,却没有钱采购补充,因为国库的存款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区区20亿英镑。
要想在和纳粹的战斗中坚持下来,英国和欧洲都需要美国的帮助。
丘吉尔大概理解美国《中立法案》所确定的原则,他并不怂恿美国的军舰开到大西洋的东岸,而是建议美国和纳粹德国在经济领域竞争。
丘吉尔首相在信中恳求美国总统,能不能在美国宪法许可的范围内想个办法,防止英国继续沉沦下去,变得“一贫如洗”
。
长于辞令的丘吉尔一生写过很多封信,其中不少声情并茂的信都成为中学生竞相摘抄的格言,比如他说过“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个困难中看到机遇”
。
但是,罗斯福看到的这封信,却朴实无华,这在丘吉尔的信件中极为罕见,却很可能是丘吉尔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封信。
因为,在看了这封信之后,美国总统整整沉默了两天——两天之后,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回到首都华盛顿,作出了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向英国提供武器。
向英国提供武器,不仅意味着直接埋葬了《中立法案》,而且意味着美国不宣而战地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是如果任由英国沉沦下去,一俟纳粹征服了欧洲,那不仅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全面破产,而且还意味着:强大的纳粹大军将驾驶着坚不可摧的舰队,浩浩****地开赴美国。
为此他必须说服美国人援助英国。
美国和英国同文同种,说服美国人援助英国并不难,但是让美国人向英国提供武器和纳粹作战,美国人肯定不干,因为这会让纳粹憎恨美国,引火烧身。
不过罗斯福是有备而来的,他在向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前,先发制人地向新闻界吹风。
和丘吉尔的来信一样,罗斯福的记者招待会没有任何修饰,总统开门见山:“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也许这一点可以算是一条吧。”
被罗斯福视为“这一点”
的新闻,却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平凡的新闻之一,这就是著名的“租借法案”
。
对于这个从生意场上借鉴过来的术语,罗斯福用了45分钟的时间来解释,他说:
设想我的邻居失火,而我家里有一条浇花用的水龙带,要是让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
我怎么办呢?我不会在救火之前就对他说:老兄,这条管子我花了15美元,你得照价付钱。
那我怎么办呢,我不要15美元,我要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带,如此而已。
火灭了之后,水带如果还好好的,没有损坏,他就会原物照还,连声道谢。
要是坏了呢,那用实物偿还就是了。”
罗斯福的这个比喻听起来并不难理解,但是罗斯福要租借给英国的可不是水带,而是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甚至还有棉花和军靴。
这些东西英国用完后能不能偿还,是有疑问的。
重要的是,按照这个法案,借给谁、借什么、几时借之类的决定权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总统。
按照汉密尔顿参议员的说法,这个法案如果能通过,美国国会的权利就和德意志帝国的国会相差无几,后者因沦为希特勒的侵略工具而饱受诟病。
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参议员则批评说:“租借法案无异于美国大发慈悲,向全世界施舍糖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