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军官们大眼瞪小眼,等待希特勒解释理由。
希特勒本来不想说明原因,但是军官们不相信元首会凭直觉开战。
最后,希特勒只好和盘托出,他说对美国宣战的动机是要报复。
报复谁呢,自然是罗斯福。
由于德军在茫茫的苏联草原上受到挫折,希特勒对大西洋上美国驱逐舰的为所欲为终于忍无可忍了,罗斯福逐步升级的刺激终于修成正果。
在珍珠港事变爆发4天后,德国终于对美国宣战了。
早已成为希特勒奴才的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紧随其后,也向美国宣战。
东京不宣而战,柏林和罗马步其后尘,向美国宣战。
人家已经打上门来,美国国会别无选择,只好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用迪安·艾奇逊——他后来担任了美国国务卿——的话来说,由于希特勒的愚蠢,帮助罗斯福解决了种种困难,“解除了美国人民的重重疑虑,使我国人民团结起来,走上了那条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走的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派艾森豪威尔崭露头角
美国走上了战争的道路,这一点罗斯福早想到了。
和罗斯福想到一块的,还有陆军参谋长马歇尔。
现在,尼米兹已经到太平洋上收拾山本五十六去了,那么欧洲派谁去呢?又从哪里开始进攻呢?
选择在哪里进攻,这不是首要的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统帅,选定了统帅,他自然会提出进攻的时间、地点、路线,如果你的眼光足够锐利,你甚至可以从这位统帅的眼神中畅想战后世界的格局。
那么,谁是这位可一战定乾坤的人选呢?罗斯福和马歇尔交换着眼神,心照不宣地试探对方。
马歇尔沉吟了一下,翻出了他随身携带的黑色笔记本,把总统的目光引向一个总统完全不熟悉的名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作为美国历史上排名第二的五星上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一直深得罗斯福总统的信任。
总统对于军队干部的任免,基本上唯马歇尔马首是瞻。
马歇尔珍惜总统的信任,一直尽职尽责地做好总统的军事伯乐。
多年来,他保留着一个习惯,那就是随身携带一个黑色的笔记本,把重大的军事发现和军事人才记录在笔记本上。
比如,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止一次地记载过巴顿将军。
第一次对巴顿的评语是:此人能够带领部队赴汤蹈火;第二次对巴顿的评语是: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套住他的脖子;第三次对巴顿将军的评语则是:一旦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
回首往事,马歇尔对巴顿的评语,可谓入木三分。
马歇尔将军第一次注意到艾森豪威尔,是在1941年6月的一次军事演习中。
那时的美国还沉浸在和平的幻想中,军事演习也多半是应景之作。
但是在第三集团军的军事演习中,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发现,演习组织得不仅贴近实战,而且后勤组织非常到位,这反映了演习组织者事前有周密的准备。
马歇尔叫来了第三集团军司令,询问这次演习的总策划。
第三集团军的参谋长艾森豪威尔上校就这样出现在马歇尔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